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音乐创作活动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尝试参与音乐创作,学生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乐理知识,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设计诸如“旋律创作”“歌曲编写”等创作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创作状态,教师可以给出主题,如“春天的印象”或“我的梦想”,让学生根据主题自由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简短的旋律或歌词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分享会,为每个小组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激发创作灵感。分享会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音符拼图”等游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音符及其时值。这样的游戏式互动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创作灵感,激发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会和表演活动是展示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媒介。通过参与演出,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信心,提高舞台表现力,还能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教师可以将音乐会视作一次项目式主题学习。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演奏乐器、创编歌曲、编排舞蹈、进行舞美设计,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组织校际音乐交流活动。通过与其他音乐团体的合作与互动,学生能够拓宽音乐视野,感受到音乐的多元魅力,提升社交能力,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 音乐欣赏讨论活动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与评价能力的有效探索。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感官敏感度。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组织有主题的音乐欣赏课。比如,教师可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入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欣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和声特点与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欣赏活动,学生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通过模仿经典作品进行简单的创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撰写乐评,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启发和理解。 开展跨学科音乐整合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促进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能够延展音乐课堂“以美育人”的深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将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丰富音乐学科课程资源。例如,在欣赏德彪西的《大海》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乐曲,用音乐元素表达出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文学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活动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用评价手段将音乐活动融入音乐教学。评价方式不应仅限于传统的笔试或单一的演奏、歌唱水平考试。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与表现力的艺术,因此评估方式也必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投入,都是评价其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例如,学生在音乐会上的自信表现和对曲目的深刻理解,同样能反映出其音乐素养的高低。此外,创作能力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了解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发展独特的音乐风格。 评价之后,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对于在演奏技能上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制订个性化的练习计划,或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对于在音乐理解和创作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挑战,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音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反馈和指导的过程也应该是双向的。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求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 综上所述,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创作、表演、欣赏以及跨学科活动,学生不仅能提升音乐技能,还能培养情感与社交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音乐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歌、怎样演奏乐器或是认识音符,更要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沟通心灵的桥梁。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