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特级教师谈教学·诸向阳⑩
忆读书
——如何抓住中心深度阅读
诸向阳

    《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向我们讲述了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不同方面的好处等,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却另辟蹊径,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我们谈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整篇文章完全是对冰心亲身经历的讲述,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一起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我们心中,让人受益终身。

    这篇课文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课文结尾的9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抓住这个中心可以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我们先来看“读书好”。冰心在文章中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冰心认为,读书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可以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除此之外,我认为读书的好处还有: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书的知识是无限的;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书读得多了,作文自然写得好;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再来看“多读书”。冰心在文章中说——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冰心从7岁开始自己读书,一辈子手不释卷。她说——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冰心在课文中列举了她读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封神榜》。这篇课文是有删改的,我查了一下原文,原文中还写到她读了诗歌《满江红》《声声慢》,长篇小说《精忠说岳》《茶花女》,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真可谓“读书破万卷”!

    最后,我们来看“读好书”。冰心在文章中说——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选好的书来读。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冰心认为要内外兼美。何为外在美?语句优美,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明。何为内在美?充满质朴的真情实感。一本好书,除了这些,还要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激发人的各种情感。

    好书读者不一定一开始就能充分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冰心从十二三岁就开始看《红楼梦》,却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层面为基础的。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足以深刻了解社会中的凄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真正内蕴。冰心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就学生而言,从冰心讲述的读书经历和感受中可以获得以下启发: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读书面广,读书种类多;从小就要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用心品味文学作品,更有感触;读书不可毫无目的地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生活,完善自我。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表达了三层意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而从。

    冰心为小朋友写过不少书,比如《寄小读者》,请大家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收获更多。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