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环球
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局、阻力与进路
黄 晓 耿晶晶 斯楚慧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非洲国家先后步入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列。目前,非洲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已具备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的客观保障,但数字化转型的辨识度、显示度、贡献度等尚未体现,制约着非洲数字化人才培养、国际对非教育合作等方面,同时影响了非洲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困局: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不彻底

    2015年,非盟《2063年议程》推出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加强ICT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才培训等系列改革,实现教育数字化“从0到1”的重要突破。当前,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仍不彻底,重点体现在教育资源、教师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等三个层面。

    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首先,现有资源系统性不强,以零散的慕课、电子书、软件为主,不足以支撑学科建设。其次,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整合停留在教学视频、在线课堂等浅表水平,数字化教育资源缺乏原创性。最后,在资源可及性方面,由于不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软硬件条件,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难以获取数字教育资源,少量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有较高的付费门槛。

    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不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国家已制定教育数字化政策,或正在实施各种学校ICT计划,但学校并未将数字化活动整合到常规教学过程中;在南非,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优化学校的ICT配置,却鲜少关注实际成效。而由于资源限制,教师并未得到基础设施、技术和培训机会等最佳保障;在加纳,许多教师教育学校都未将数字素养能力发展纳入教师培训,并且存在教师参与ICT能力培训的基本数字素养不足、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匮乏、中长期培训机会欠缺等问题。

    教育信息网络程序空转。非洲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汇总了全国教育大数据,以改善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育部门的教师管理。然而当前此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水平低下,影响了入学率、失学儿童和青年人数等教育发展关键指标的确定。而年度教育统计报告通常在收集数据一年后才能完成撰写,分析也局限于现状描述而非战略诊断,无法及时支持政府决策、响应教育需求。总体而言,多数非洲国家目前只关注互联网的物理连接,忽视了教育信息互联实际作用的发挥;部分国家仅有网络建设倡议,尚未在学术机构间建立可靠的物理网络;少数国家暂未推进信息网络铺设。

    阻力:数字技术与非洲教育系统的低度融合

    全球教育数字化进程已从“技术增强”迈向“技术融合”阶段,数字化教学产品和服务重塑了教育中的人机关系。然而,技术对人的赋权、旧技术对新技术的赋智、政策对技术融合下的教学创新的赋责等层面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不可持续,制约着数字技术与非洲国家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

    技术对教育主体的不充分赋权。2023年,非洲5G网络人口覆盖率仅为6.4%,投入应用的网络技术仍以2G和3G为主,1GB数据成本约占国民月均收入的7.7%,互联网接入成本高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一些非洲国家仍未将信息技术纳入教育计划,多数学校也尚未将ICT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公立学校几乎完全依赖于联邦政府发起的ICT建设项目或社会善款来购置数字教育技术设备。网络服务的不健全、不均衡问题在非洲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尤为凸显。

    旧技术对新技术的不可持续赋智。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并未拉动其上游供应链的发展需求——受限于微薄的研发预算,非洲教育科技企业难以靠改善用户体验并创建高质量的技术方案实现原始创新。同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大国竞逐非洲数字人才市场,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本土的教育科技初创公司更屡屡陷入“无人可招”的窘境。因此,非洲教育数字化转型缺少完整的算力产业链支撑,以ICT为代表的“旧技术”未能连贯地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阶。

    政策对技术融合下教学创新的不实际赋责。由非洲国际能力建设研究所等区域性组织发布的ICT与教育数字化相关标准、文件的制定周期长,内容偏重于普适性、激励性,而指导性、实践性、针对性相对不足。非洲国家虽然在教师ICT能力标准的制定上各有探索,但目前的标准也大多停留在理念阐释水平,欠缺在学科、知识点层面对一线教师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数字素养框架,进而限制了数字技术释放推动教学创新的潜能。

    进路:提高非洲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协同落实能力

    要让数字技术落实到教育教学一线,突破教育数字化发展依附于技术水平的现状,非洲应从自我突围与国际合作出发,兼顾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与质量,持续开拓数字教育课程,做到研究、政策、实践三者互相支持。

    推动量质并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一方面,非洲国家可以通过区域共享“以优带劣”,依托发达地区的数字技术集成优势,搭建数字教育区域合作中心,普及数字技术学历教育项目,集结教育科技企业等合作伙伴,向农村和偏远地区辐射,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均衡配置。另一方面,推动各方协同、深化国际合作,建立跨国、跨区、跨校的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发挥多方社会力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为非洲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稳定且持续的电力供应与网络支撑。

    深化数字教育课程实施。一是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技术和基于教学场景的应用程序,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质量和可获取性。同时通过拓展数字教材、在线课程等资源规模,提高教育系统应对教育模式变革的灵活性。二是加强国家教育信息网络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国家研究与教育网络区域互联。三是提升教育主体的技术胜任力。地方层面应对教师开展更有区分度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国家层面应补充有法律约束力的政策建议,将ICT课程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打造研究先导与政策落地的实践蓝图。教育数字化转型牵涉诸多方面,不同国家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高校应主动发挥智库作用,建立研究专题,分国别、分领域深入调查非洲教育数字化现状。同时,各国政府应深入分析区域组织发布的文件内容,出台具体的政策执行方案,结合实际条件最大化整合、扩充现有资源,推动政策落地。

    (作者黄晓系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耿晶晶、斯楚慧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