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主编手记
邂逅“五官苏醒”的课堂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是以“家长进课堂”的方式,那天三个班的孩子聚在学校小剧场里,我和他们共同度过了一节课。

    接到上课的任务,最烧脑的是“给一年级的孩子讲点啥更好呢”。显然,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好在可以向儿子求助,我抛出了两个话题:一个是跟孩子聊人为什么要上学,一个是聊报纸的秘密。儿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纸的秘密”。

    从自己的职业出发,确定“报纸的秘密”这个主题,当然更熟悉、更自洽,但是给孩子讲报纸他们愿意听吗?能坐得住吗?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于是,我选择了互动式、发现式教学。我找来平时编辑的《中国教师报》和儿子喜爱的《阳光少年报》作为教学材料。我想让孩子观察两份报纸的不同。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特地邀请儿子一起制作了一张“五官观察法”(眼耳口鼻手)海报,以此作为观察的支架。一上课,我跟孩子们说:叔叔的课堂是自由的,同学们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作非为。此言一出,孩子们的坐姿和表情开始变得有些夸张了。但是更夸张的是,当报纸发到他们手上时,整个教室沸腾了。这群孩子兴奋感爆棚,原本席地而坐的他们,有的开始站着,有的趴着,一时间报纸成了他们手上的玩具。似乎我讲什么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看来观察报纸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我顺势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观察报纸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问什么?孩子们发言格外积极。有孩子说,两份报纸颜色不一样,大小、宽窄不一样,标题字体不一样,更多的孩子则关注报纸上的图片、漫画等内容,其中有孩子说,他发现报纸上有警察的照片,有关于鲸鱼的故事,他很喜欢。

    在发现报纸特点的同时,孩子们还提出了一箩筐问题。有孩子好奇地问:报纸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报纸上有的是彩色图片,有的却是黑白图片?不是每一个问题我都能给予准确回应,但我想在不必追求分数的课堂上“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尤其是当开始让他们借助“五官观察法”再次观察报纸时,意料之外和旁逸斜出更多了。有的孩子开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更夸张的是几个大胆的孩子开始用嘴巴尝报纸,让我和在场的老师赶紧“叫停”。

    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孩子打开五官去观察,便有了更多新的发现,各种“发现”可谓五花八门———

    这份报纸更光滑;

    报纸香香的;

    报纸是臭的;

    报纸有点苦;

    撕报纸的声音好听;

    ……

    孩子们的发言太踊跃了,话筒在不同孩子之间流转,我只是努力做好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做好一个倾听者,然后在白板上随时记录学生发言的关键词。

    这堂课显然是开放的,已经开放到了有点“兵荒马乱”的感觉。很多年前,看到有人用“活泼泼”来描述课堂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我眼中,理想的课堂就是“活泼泼的课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节“活泼泼的课堂”,但我知道——

    这是一堂有设计的课,也是一堂被学情主导的课。这堂课我设计的明线是让孩子了解报纸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报纸的不同,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报纸由报头、报眼、版位、栏目等组成;暗线是学会借助五官观察法这一工具更全面地观察报纸。但是,这堂有预设的课早已被意外的生成打破,就这样我准备的一些问题还没来得及抛出,还有不少报纸的秘密没有揭秘,整堂课早已淹没在了孩子的沸腾之中……

    这是一堂没上完的课,也是一堂孩子不愿意下课的课。尽管预设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我见证了孩子有新发现的惊喜时刻,我发现当他们打开五官观察时,苏醒的五官让孩子有了更多新的发现。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犹记得课堂上一个孩子说出的“惊人之语”:叔叔让我们胡思乱想,是为了鼓励我们创造;犹记得下课的时候一群孩子围着我,问:叔叔,你下次啥时候来。这句话让我格外感动。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