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起,上海市长宁区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开展对口支援。自此,“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成为上海援疆干部的目标宗旨,一批又一批援疆优秀教育人才奔波于沪克两地,他们立足克拉玛依区教育教学实际,聚焦重点、整合力量、优化机制,为克拉玛依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合力谋划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思路。援疆干部通过“问诊把脉”为克拉玛依区开“方子”。一是积极推进克拉玛依区幼小初衔接工作,深入推进幼小初科学衔接,探索出“一心两翼三融合”的衔接模式,率先在全疆以班本化课程的方式进行幼小初衔接研究,并在全疆进行推广。二是以课题研究为杠杆撬动“双减”落地。在援疆干部的带领下,克拉玛依区开展了以“‘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克拉玛依区家庭影响调查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升了克拉玛依区“双减”实效和质量。 同时,援疆干部还高度关注学校发展现状,个人的教育情怀使他们把“分外”事当作“分内”事,积极为克拉玛依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搭建教育友好交流平台,在实地研学、线上教研、学生结对等方面,与上海市一些教育集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协同共建高质量教学教研新体系。为有效指导教育教学,每位援疆干部都会将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调研作为首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引沪助克”,开展信息技术、外语等学科的线上学术交流、名师直播课等联合教研活动。同时,组建沪克“小组团”服务新模式,通过听评课、交流访谈等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制定课题申报方案、开展专项定点调研、组织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融合共生高标准育人新方式。长期以来,沪克联手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克拉玛依区与长宁区学校100%结对共建,援疆干部带队赴上海开展“沪克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共成长”融情夏令营活动、青少年云上“手拉手”“书信手拉手”等结对联谊活动60余场次;组织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内初班优秀学生代表赴长宁区开展为期7天的研学活动。通过活动让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少年儿童沟通交流、互帮互助,架起沪克两地的坚固桥梁。 在“双减”背景下,克拉玛依区借鉴上海作业效能管理经验,不断改进作业管理方式,实施长作业、短作业,布置家庭劳动和体育作业,充分发挥家校育人作用;在课后服务方面,严格落实自治区“5+2”要求,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在实践过程中,依托上海援克大平台,在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二三二五”课后服务课程管理体系:“二”,即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模块;“三”,即综合素养模块分学段设置“特色课程+阅读课程+主题教育课程”;“二”,即统筹校内和校外资源;“五”,即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的五个步骤。在与友好学校交流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探索拓展了多个门类的课后服务课程。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克拉玛依区教育生态,通过线上培训、资源引入、平台搭建等举措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先导,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育人服务,是今后沪克携手共创克拉玛依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者单位均系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