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热点
本期评论员:万景达

    家长也要“岗内进修”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简称“父母班”)开班。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表示经历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体验被大声吼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指导教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

    ——据潮新闻

    ▶短评:家长虽然不用“持证上岗”,但也要做到经常“岗内进修”。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社多方参与,其中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许多都与家庭有关。但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教育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且难以监管的,经常出现学校家庭两张皮,导致“1+1=0”的结果。于此而言,家长一方面不能缺位当甩手掌柜,也不能南辕北辙、火上浇油。鲁迅在百年前就说过,“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如何培养“人”?如今单靠先天认知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父母班”的出现与走红体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教育专业性的自省和自觉,也反映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联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别让应届生身份成为枷锁

    日前,多地“官宣”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不对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是否缴纳过社保作限制。例如,湖南省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  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四川则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相关政策调整中,不管是应届生“保质期延长”,还是“缴过社保也算应届生”,都有助于让年轻人在择业时更加从容,让个人成长节奏与“社会时钟”灵活适配。

    ——据《中国青年报》

    ▶短评:应届生身份的设置本来是为了保护刚毕业或还未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其特有的优待条件使得应届生在找工作、落户、享受补贴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执行条件的僵化和行政限制下与往届生的“泾渭分明”,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即使不就业、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尽早“摘帽”,“新手保障”进而异化成限制其迈出职场第一步的枷锁,既加重了家庭负担,也有可能造成大学生长时间与社会脱离,不利于其长期发展,这无疑与政策预想不符。因势利导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有利于打破政策规定下的利益藩篱,帮助应届毕业生卸下思想包袱,鼓励其早日进入职场。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单位在招聘中过于倾向应届生,造成“招聘隔离”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应届生毕业需要保护,但过度保护不啻为一种溺爱,不仅禁锢了其发展,同样也造成了社会不公平。

    最好的教育

    1月2日16时43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地震来临瞬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二(6)班学生郭庆在冲出教室的一刹那,发现身后还有一位行动不便的同学无法自行撤离,便迅速折回,背起这位同学往外冲。这一过程被学校的监控记录了下来。该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立刻被大量媒体报道并获全网点赞转发。宁夏银外教育集团决定:授予郭庆“卓越银外人”荣誉称号;给予郭庆9000元奖励;减免郭庆接下来在银外就读的所有学费;给予郭庆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高考分数达到德国留学录取分数线),且郭庆在德国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由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承担。

    ——据央视网

    ▶短评: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是三尺讲台上的你说我听,不一定是反映在考试卷子上的傲人成绩,生死关头学生真实、生动的实践更是一种颇有说服力的表现。郭庆同学在危难之际不假思索的壮举,体现了其良好的品德修养,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扎实工作。另一方面,有道是“行为示范”,郭庆同学的生动“示范”也是在教育其他人。此外,学校在第一时刻不仅给予他精神上的荣誉,物质上也不发空头支票,让好人有好报,让壮举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报答,这样一种正向激励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