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地属山西吕梁,“甲天下”的美酒文化、著名的“中国厨师之乡”“看不完”的美景文化,使汾阳成为一座厚重的文化之城。为落实国家战略,回应群众期盼,汾阳市教学研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教科研”的全新教研形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智助研,深化协同教研实效。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汾阳市教学研究中心自2021年成立起积极响应数字化战略,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平台”,探索出一条集研、训、展、评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 推广联合体教研新模式。线下教研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较大,不能最大化让更多教师参与。为此,市教学研究中心以线下常态教研为基础,探索AI辅助的多种融合途径,确立禹门河小学为数字化线上教研试点,实施线上联合体教研。每次教研活动前,联合体负责人在线确定教研主题,为教研活动做好准备;开展教研活动时以直播观课+在线议课的形式,让联合体教师在线观课议课、交流研讨,打破地域局限;教研活动结束后,平台根据线上记录的参与教师评课反馈生成评课报告,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开展赛事活动新样态。为使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市教学研究中心将数字发展理念贯穿初中教师说课大赛、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参赛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平台”上传课堂实录及说课过程,评委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平台进行评价,以数字引擎解决时空限制问题;评价内容以锤炼教师教学功底为着力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赛事结束后遴选出68份优质成果在全市进行推广,全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 以智助训,助力教师精准提升。教师作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定期培训、以训促学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市教学研究中心对齐《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帮助教师构建“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的成长路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多样群体精准研修。传统的培训对象不精准、课程不聚焦,导致培训成为教师的负担。为此,市教学研究中心面向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不同群体的素养和能力。如面向名校长以线上专家示范引领、线下诊断反馈为主线,聚焦不同主题开展相关培训。 多维工程混合研修。为全面提升汾阳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教学研究中心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小学减负提质工程、青年教师三年成长工程等。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打造线下培训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内化反思与表达交流相结合的深度研修模式。 多线管理强化质量。市教学研究中心研训员数量有限,面对各种培训很难做到有效管理。针对这一问题,市教学研究中心利用“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平台”,培训前根据各类教师需求,聚焦培训主题和内容,通过平台数据进行诊断;培训中舍去纸质签到,通过二维码进行线上实时签到,并设置现场问答环节,记录并分析参与者的参与和完成情况,以客观的数据作为参考指导下一阶段研修任务的开展;培训后根据参与者需求搭建不同的空间及学习共同体,实现学情数据实时记录、研讨话题线上留痕、成果打磨体现发展点等。 以智助评,提供科学数据参考。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定期开展干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以考核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2022年3月,市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初中9个学科1086名教师进行专业素养考试。由于考试涉及人员多,在考试管理、成绩分析等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市教学研究中心利用“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平台”开展前期报名和考试期间请假管理、成绩汇总等工作,平台的支持使考试得以顺利进行。考试结束后,平台根据教师作答情况,通过科学精准分析对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提升意见,营造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良好氛围。 面对增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黏合度”的机遇与挑战,市教学研究中心努力破除数字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瓶颈,促进数字素养“软”建设,最终向着构造智慧教育新生态的方向大步前进。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西省汾阳市教体局、汾阳市教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