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故事绘本的诞生,基于拼音的符号呈现方式和一年级孩子的感性学习思维,它可以把抽象的符号具象化,蕴含的故事易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有的拼音都可以列入拼音故事绘本范畴,但有层级差别。第一层级是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趣味性;第二层级是区分易混淆的,重点在于分辨;第三层级是综合运用,注重拼读运用。虽然这三个层级制作的绘本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有交叉。
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第一层级,趣味性是第一原则,在可感可见可听的感官刺激下学习新知识。以《a o e》为例,上完这节课,我就给孩子们讲了《a、o、e去旅行》的故事:一(14)班有54个爱旅游的小朋友,a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带着o和e坐着黄色的小猴校车赶往学校。小猴司机拿出4顶帽子,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声,它说要是每个人每顶帽子都戴一戴,大家会不会变成一样?小朋友们帮帮忙,画一画,并根据画的内容说一说,它们会不会变成一样。
故事铺垫,明确任务,开始创作。画画好后,根据小组随机把作品分为两部分,两本绘本诞生。两本绘本都先在投影仪上投影一次,让孩子知道大致内容,然后一个孩子讲述一页。讲述时,教师重点引导孩子观察三个拼音标声调后的长相,每个声调发声有什么不同。四个声调的发声是拼读的基础,以图画呈现,用故事讲解,能够分解学习难度,易学易记。
因在创作前只有一个情境,没有给出后面的故事大纲,绘本每页之间的故事衔接性不强。这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脑海中已经一遍一遍勾勒了三个单韵母四个声调的样子和故事场景,有潜在的学习过程。潜在的学习过程经过故事讲解加工更易内化。
孩子们讲解完,我会随机挑选几页现场编故事,有机渗透声调标注的方法,也会根据图添加一些角色,这些角色都是班里的孩子,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把属于别人的故事变成具有班级人物标签的故事,增强吸引力。
这样的绘本创作不需要每一课都做。只有开始学单韵母、声母、复韵母的第一课时必做,因为这是打开后续学习大门的第一步。其他的可根据学习的难易度选择。
孩子年龄小,所以每次创作都是每人画一页,结集在一起就成了绘本,他们自己画封面、取题目,写上“奇思娃著”“奇思出版社”(我们的班名是“奇思班”),标上价格,一本原创的简单而不简约的绘本就诞生了。这些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角,孩子们特别喜欢翻阅,看一次就能编出一个新故事,在故事编织中再次体会学习拼音的乐趣。
如果说第一层级是打开学习兴趣的大门,那么第二层级就是教孩子分辨的能力。这种分辨也需要感知、了解、理解的综合运用,而不是简单的辨认。形状相近、发声相似的拼音最容易出错,比如b和d、p和q、ui和iu等,闭着眼睛都会读,睁开眼睛一半人读错。这样的拼音我称之为“双胞胎”,它们大部分不是在同一时间出生,有先后顺序,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既有帮助又有干扰,很多时候干扰大于帮助,教师要做的就是驱除干扰。
以b和d为例,在学习b时,我带着孩子跳手指舞。同桌合作,一人出一只手,右手做半圆,左手做竖线,从左向右移动。小组、大组、师生比赛,在脑海中形成固定思维,b的右下半圆就是朝右走。每天玩几次,固定思维形成后再学习d,初次学习d,不提b,也不用跳手指舞的方法,不唤起对b的记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d,让孩子说它像什么,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只是在单个拼音出现的时候,当这两个拼音放在一起时,还是会出现无法区分的情况,这时故事性绘本主题“给双胞胎找不同”应运而生。不同显而易见,孩子能脱口而出,但这是瞬间记忆或者是短时记忆,如何转化成长时记忆才是重点。我们根据主题画这两个拼音,但画的形式不限定。孩子天生就是画家,有的把b画成城堡形象,有的把d画成家具形象,有的把b、d画成动物形象,我们按照学号,每天5个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每天复现这两个拼音,虽然故事不同,孩子们画的也不是很精美,但充满童趣的作品总能引发大家共鸣。
分享结束,依旧结集成绘本,在班级传阅。这个阶段,故事如何发展基本由孩子自己掌控,教师只是在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把图片内容投影到黑板上。拼音学习延续的时间较长,区分易混淆的用图画和故事不断复现,容易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第三层级的运用往往伴随着第一、第二层级,只不过运用的要求更高,比如三拼音节、翘舌音、前后鼻音等,特别是第二层级讲到的易错的声母和韵母结合,出错率极高。游戏和语境能有效帮助孩子攻克难关。
游戏采用扑克牌式绘本,每对同桌准备10张扑克牌大小的空白卡纸,同桌两人共同填写,正面写声母、韵母,反面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完后,全班交换玩,若出的牌正好可以拼读则过关,反之则要根据反面的图画讲故事、唱歌等,形式由孩子定。
语境就是创作语言环境,小组合作,从“操场上的拼音”“美食中的拼音”“名字里的拼音”等主题中选择一个,创作一个连续的绘本故事。创作完小组讲述,推荐给全班分享。最后,小组之间交换绘本,由其他组讲述,让单一的拼音故事走向多元化。一次次的故事分享,就是把拼音学习置身于孩子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拼音与生活融合,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拼音是有用的。
一个学期在边玩边学、运用拼音中度过,没有压力,没有吼叫,孩子不仅学得轻松,基础也打得扎实。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