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语文教科书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整合点,确定每个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学习如何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表现人文主题。它以此主题为联结点,整合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以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为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整体的学习情境、具体的学习任务、可见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可见的学习为理论视角,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表层学习也即知道、深层学习也即理解、迁移学习也即做到”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解释和反思评价等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体这个词的解释包含名词和动词两个方面。名词就是整个的、一体的,动词就是整合为一体。整体最重要的是联系,联系是一个动词,简单的含义是联络、接洽,而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同时,整体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多种多样的。一个单元里的导语、课文练习园地、口语交际、习作,到底怎么构成一个整体?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这些重新建立联系才能构成一个单元。 单元按照范围可以分成学科单元(也即分科单元)、设计单元、合科单元。设计单元就是设计教学法的单元,即以一个问题或者活动为中心。合科单元主要见于跨学科学习、合科教学法。当然,设计教学法也有合科单元、分科单元。语文可以做设计教学法、跨学科学习,但有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合科教科书。过去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有教科书,可以称为合科的雏形,这也是2001年课改的有益尝试。但是在三级课程中它的地位并不凸显,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合科、精通各科的知识技能和背后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给学生上合科的课,包括跨学科学习,只靠某一科教师是不行的。但要靠几科教师也同样不行,大家贡献的都是知识技能,很少有人能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整合出一个跨学科学习的单元。不管教师跨了几个学科,是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但是根源的那个思维方法究竟是什么?对一个学生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很少有人能把它讲清楚。我们需要研究出类似于教科书的东西,才能解决学生端和教师端跨学科学习的问题。我们要把分科单元,甚至是基于教材的单元搞清楚,才能真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按照内容可以分成教材单元、经验单元。教材单元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教科书的单元。经验单元又称课程单元,它是以学生的兴趣活动为中心。与设计教学法并行的道尔顿制建了实验室,还有像工厂的操作间一样的大教室,学生自己进去自己学,与经验单元比较相像。 按照编制活动的计划者来分,单元包括教学资料单元、教学单元、学习单元。教学资料单元由许多教师共同编订资料单元,比如群文阅读是教师自己找一个主题编写单元,但是没有被官方认证。教学单元由任课教师单独编订,比如语文教科书就是单纯的教材单元,第几课用几课时、安排什么活动,由此做了一个教学设计,但它还不是一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是教师一共分了12课时,每一课时设计了相互联系的任务活动,这才构成一个教学单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更像是教学单元,就是教师基于教材对教材内容做了活动化处理。教学单元就像一个装满水果的榨汁机,我们接上电源,按动开关把它转起来了,这就是教学。如果只有一些教材内容,它就像水果,不管有多少种类,就只是静态的水果。学生看到它只能观察,闻闻香不香,摸摸滑不滑,胆子大的学生可以咬一口尝尝。我们过去的教学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没有真正处理这些材料,就是停留在依赖教材单元。 学习单元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由师生共同编订,它的前提是大家都知道目标是什么,教师知道教学目标,学生知道学习目标,甚至知道最后的产品或者是学习成果,让大家共同编制单元。 就目前为止,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指的是以教科书单元为基础的教学单元重构。这个重构不是跨越教科书的单元,不是一个单元再去跨另一个单元,而是重构教科书单元,并加入整本书与跨学科学习。 (作者系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