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与你共读
情绪感染:从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桥梁
张鹏程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构高质量课堂,高质量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载体。高质量课堂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有激情、内容有情感、师生有互动、情绪有感染,课堂教学能唤醒学生乐学的情感状态,让课堂洋溢积极向上的情感能量,让情知汇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这就是情感教学。

    作为国内系统研究课堂教学中情绪感染的第一本著作,《课堂教学的情绪感染模式研究》已于2024年10月出版,这一研究为情感教学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细细阅读著作,不难发现作者张奇勇教授对情绪感染这一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淀,其思想新颖独特,理论建构合理缜密,思考问题全面深入,实践引领真实有效,阅后令人获益匪浅。

    首先,概念创造,独特新颖。该书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例如将课堂情绪信息区分为“感官情绪信息”和“高级情绪信息”,书中还提出了先入观念、前情绪、易感性调节、免疫性调节、反向情绪感染、降阈情绪感染、思维导引、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方法教学、知识教学等,这些概念描述了情感心理学方面的心理现象,对于情绪心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英国哲学家图尔明在科学哲学中定义了科学创新概念,他认为“所有重大的科学创新……意在用新颖的概念对我们的经验作出新的解释”,科学创新主要表现为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其中概念创新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国外许多心理学理论的创新都源自对心理现象的概念创新,合理的概念创新能对今后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提供引领作用。

    其次,理论深厚,见解独到。作者从论证情绪感染的基本概念与发生机制开始,系统构建了情绪感染及其课堂教学的情绪感染模型。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与独到的见解,例如证明了意识性情绪感染现象的混杂性,区分了“自下而上的情绪感染过程”和“自上而下的情绪产生过程”,肃清了情绪感染的概念之争,厘清了情绪感染的本体及其调节变量。在实证研究的讨论上也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例如提出了反向情绪感染的“情绪—内驱力”解释模型,降阈情绪感染的“动机—相对阈限”解释模型、认知兴趣发生中的情感契合机制、焦虑情绪产生动机模型、“敬”与“畏”的情绪错觉与分化理论等,说明作者对于这些情绪心理现象有着独特的洞察和思考。情绪感染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缺乏系统理论构建,这些理论的提出为情绪感染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

    再次,方法科学,设计合理。该书实证研究使用了仿真教学实验系统,严格控制干扰变量,具有很高的内、外部效度,其中对被试认知与情感的实验操纵设计独特。例如采用故事法诱发学生的先入观念、采用矛盾情感诱发学生的高级认知参与、采用情境引导(对比抽签引导)成功诱发学生的首因效应、使用求职与访谈来模拟人际关系中的利害情境与非利害情境等。这些实验诱导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其实验方法设计科学、逻辑缜密,为系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感染现象奠定了基础。情绪感染的研究领域多为现场实验,实验室中的研究设计不多,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实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今后的情绪心理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最后,兼具实践,引领改革。以往对情绪感染问题的研究不涉及教学领域,该书聚集情感教学中的课堂情绪感染现象,并发现教学关系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心理特点,采用情绪感染的视角系统研究课堂情感教学模式。该书构建了课堂情绪感染模式的操作策略,指导教师在情绪感染模式上如何有效操作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如何操作自身的情绪性、情绪劳动,以及如何操作师生关系、挖掘课堂情绪信息以提高课堂情绪感染效果等。上述研究开拓了情绪感染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的研究。

    书中内容精彩纷呈,所列举部分不一而足、挂一漏万,不足以囊括书中全貌,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读者可细细研读。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