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组成部分。乡村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更是提升乡村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一直以来,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 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致力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在晋江全市启动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计划,打开基础教育“走出去”“引进来”双通道,不断增强教师“造血功能”,夯实基础教育根基。 2023年9月,英林镇教育中心启动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计划,围绕学校治理、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师德与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展开,立足乡村基础教育实际,以学校管理者、教师成长进阶为主轴,采取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组合的联动式培养模式。 “大先生”计划分为8大工程、12项举措,全方位全过程支持教师成长。其中,8大工程包含校(园)级青年后备干部培养、适岗期教师培训、“说理课堂”体系建构等的启航工程,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指导的助航工程,卷入式教研模型建构的引航工程,骨干教师“二次成长”的续航工程等。目前,该计划已在全镇13所小学、5所公办幼儿园展开。一年多来,全镇54人次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取经问道”,并邀请全国名师、上海教学团队等到英林“传经送宝”;同时,全域基础教育确定三组实验团队,着重进行跨学科项目化深度研究,助力优秀教师成为教学风格独特、研究能力卓越和辐射能力强的教育家型教师。 从教25年的杨郎养说,跨学科实验团队“送教送研”、“云端交流”、线下交流和赴上海等地考察交流等一系列项目化活动,为他的教育旅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实验团队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从教28年的张良贵是土生土长英林人。“大先生”计划实施以来,他跟赴上海名校跟岗学习、到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参加中青年管理干部培训、进“守耕讲堂”参与“卷入式”教研。在不断成长中,张良贵从英林中心小学副校长岗位调至达德小学任校长,他还将上海实施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做法在达德小学“试水”,全校32名教师均被聘为导师,每位导师指导16名学生。 “您对学生进行家访了吗?”在日前举办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会上,张良贵向教师逐一询问工作情况。该做法实施一学期以来,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四导”策略,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底的期终一二年级无纸化素养测评中,学校设置的“话说扫年货”“鞭炮乐算坊”“福字藏时间”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受教。 教师“走出去”跟岗学习,就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具体行为。未来,英林镇将持续推进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计划,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引领,把建强师资队伍作为乡村基础教育的突破口,倡导广大教师更深入地学习,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更加关注育人价值,建立对象具体、层次清晰的教学技能培养体系,让大家争做情怀深、视野广、思维新的乡村基础教育“大先生”,助力英林打造区域基础教育新样板。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