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校园环境的布置总是要考虑的。尤其是春季学期,也是学生新年后的第一次返校,大家都很重视。 我们学校首先在校门口布置了欢迎学生返校、庆祝新学期开学的饰品,总体比较简约,没有大面积的喷绘,更没有豪阔的气拱门。 这样做主要有两点考量:一方面,上级曾专门就开学等“过度装饰”作过提醒,倡导节俭过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真切觉得,氛围的营造适切就好。 学校一进门的门厅是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所有的孩子、家长、教师、来宾进入校园,首先都要通过这个门厅,这里总是要精心布置的。 起初,大家认为可以在这里喷绘一些宣传标语、宣传画等,整齐、好看,显得“高大上”。但意见并不统一。 经过深入讨论和激烈思想斗争,后来调整为利用展架等展示学生寒假研学的部分作品,包括小论文、小制作、小摄影、小绘画、小视频等。 虽然这些作品看起来可能不够完美,重复使用过的展架也可能有点普通、陈旧,从形式到内容显得参差、稚嫩,但最终大家还是统一了认识。 坚定这一选择,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认识到,这比那些复制、粘贴的喷绘宣传品对学生的成长更有价值,校园要将“黄金地段”留给学生。 开学日来了,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观察、留意各方面的反馈。 学生一有空就在展架前围观,观赏同伴的作品,反思自己的作品,点赞好朋友的作品,甚至还有家长在拍摄自己孩子的作品被展出的画面,以留作纪念。 来检查开学工作的领导也对这个“黄金地段”的安排给予了充分肯定。 至此,大家初步判定,这次布展的选择应该是对的。将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只要扣准这一点,我们选择的大方向就对了。 我曾听一位名校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争取到一笔数百万的资金,当时是想重新装修一下学校的大剧场,以实现“提档升级”。 但在具体落实时,他却选择用这笔钱将部分闲置教室改造成了6间小剧场。他说,大剧场现在仍然可以用,没有大问题,关键是大剧场的使用常常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我们若造好6间小剧场,就可以满足更多师生的需要。 在加拿大访学期间,我曾看到一间“教室”,装修很简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餐时那里是我们的餐厅,餐后桌子推到两边就成了羽毛球馆。在我们访学结束时,教室前排稍微布置了一下,又成了结业的礼堂。 这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些学校,一方面餐厅使用率很低,甚至只在中午短暂使用;另一方面又在焦虑运动场地不够、会议场馆没有。 倘若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度淡化一点形式,也许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教育常常是朴实、家常的,只有将目光真正聚焦到学生身上,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我们才可能作出更适切的选择。 学校管理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去思考问题,这个观点不难理解,讨论起来也没有太多争议,关键在于如何真正将这种理念融入管理实践,变成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 当然,这不仅需要理念和判断,还需要勇气和担当。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