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嘉论
以跨学科教学促育人方式变革
宋时春

    跨学科教学指的是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主题鲜明的学习任务,使该任务有机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形成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

    跨学科教学有三种基本属性:学习内容的“跨学科性”,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习活动的“主题性”,针对具体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方式的“探究性”,鼓励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学习。

    跨学科教学能弥补分科教学的弊端,符合人的整体和全面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强调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不少学校在实践领域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了经验。但总体而言,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相关探索仍较为零散、随意,往往陷入常识化、简单化等误区。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不重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尚未意识到跨学科学习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因看不到成绩提升,便觉得是“花架子”,导致实践流于形式;二是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我国中小学教师多为分科培养,长于学科教学,在跨学科教学上存在短板,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三是现实支持条件欠缺,传统学科教研组织方式难以适应跨学科教学,且因顾虑学生人身安全等因素,学校难以打通校内外资源给跨学科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制定跨学科学习总体规划。跨学科学习既不是单个教师单打独斗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几位学科教师团结合作的过程,它更应该是学校整体规划的过程。学校要以教科室或者年级组为单位,整体设计规划跨学科学习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跨学科教学发展中心,专门负责学校跨学科教学方面的工作,明确跨学科教学规划、工作计划,组织经验交流与学习活动。

    营造跨学科教学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跨学科教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意识,打破自身学科界限,走出学科本位,抛弃简单思维,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二是开展跨学科阅读。开展跨学科教学要求必须打破各学科之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开展跨学科阅读便是途径之一。教师首先要阅读各学科教材,了解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等。同时在深入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阅读学习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其他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状况。另外,教师还可以阅读其他学科史料、科普作品等。三是加强合作,开展协同教学。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打破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学会与同事尤其是不同学科教师开展合作,共同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

    形成跨学科教研机制。学校可以成立跨学科教研小组,定期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或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听课。多年来,大多数教师早已习惯于只听本学科的课,而对于其他学科的课,总认为“与自己无关,没有必要听”。这导致他们对其他学科缺乏深入了解。但为了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听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为开展跨学科教学积累知识。学校还可以提出研究主题,组织跨学科教研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展开专题研讨,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共同备课、上课,并针对课堂效果改进活动设计。

    开展跨学科教学课题研究。开展相关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借助课题研究也能使一线教师形成研究意识、养成研究习惯、提高研究能力。研究课题要来自课堂教学实践,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课题;课题研究最好由多个学科的教师共同承担,开展协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因此,相关研究要超越传统的学科教学与学科教研思维方式,聚焦如何基于学科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教学超越了单一的分科课程与学科教学,是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目标下,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目前,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尽管跨学科教学仍面临一定的困境,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和教师的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必将落地生根,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