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哈密市,有一所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学校——哈密市第八小学。学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的核心主线,将“红·融”文化体系下的学雷锋活动当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钥匙”。在这里,红色基因与雷锋精神紧密交织,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同频共振。 携手红色场馆,培养传承雷锋精神的“小喇叭”。自1997年8月,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在哈密落成后,学校主动与纪念馆“牵手”,联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小红领巾义务讲解员”团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历史资料的海洋,反复研读西路军的英勇事迹,精心打磨每一句解说词。为了呈现最生动、准确的讲解,哪怕是一个停顿、一次语调的起伏,学生都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在纪念馆,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参观者,学生毫不怯场,用饱含敬畏与热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从西路军艰难的西征历程,到进疆后的英勇斗争,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牺牲。小小红领巾义务讲解员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用热忱和努力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爱国情怀。 结对康复中心,培养传递温暖力量的“小暖阳”。2019年,学校与哈密市老年康复中心“结对子”,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队员前往老年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有的拿起扫帚化身“清洁小卫士”,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有的依偎在老人身旁成了“贴心小棉袄”,耐心倾听老人讲述岁月故事;还有的变身“才艺小达人”唱歌、跳舞、朗诵,逗得老人喜笑颜开,幸福的笑声在房间里久久回荡。志愿服务队队员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践行雷锋精神。 联动校园社区,培养践行时代担当的“小雷锋”。校园内,学校以每周一的主题演讲为契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在日常学习中,倡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进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围绕 “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等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鼓励学生精心制作红色文化手抄报或动手搭建红色主题模型,在指尖创意中展现红色故事。 社区里,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负责捡垃圾的学生拿着工具不放过一片纸屑、一个烟头;负责铲除小广告的学生全神贯注,累得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雷锋精神已深深扎根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在传承红色基因与雷锋精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深耕“红·融”文化体系下的学雷锋活动,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将雷锋精神的温暖传递得更远更广。 (作者系新疆哈密市第八小学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