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课堂策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赖忠有

    作为教学的根本依据,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灵活运用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相应的实例,并将课本内容作为教学总结,完成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感,注重仪式感,因此以特殊节日融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讲授“少年有梦”一课时,可以用这种情境式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很快就要到国庆节了。通常我们都会在国庆节这一天向祖国母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早日实现!那么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们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少年有梦’这一课。”以国庆节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能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又如,在讲授“诚实守信”一课时,老师这样开场:“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湖北当阳年过六旬的农民陈廷海负债百万元,不跑不躲,艰苦奋斗,坚持17年一笔一笔偿还;而身为“债主”的210户村民不追不讨,守望相助。

    师问:老人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让你感动?

    生答:坚持不懈、信守承诺等。

    师问:最可贵的是什么品质?

    生答:诚实守信。

    师说:那么诚实守信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诚实守信”这一内容。

    画面中老人瘦弱单薄,质朴的话语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忍着实让学生为之动容,老人诚实守信的做法让人钦佩。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为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贴纸,学生把自己写好的诚信诺言粘贴在诚信树上。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的心中埋下诚信的种子。

    在讲到“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一课时,我曾指导学生从社会调查中学习红色文化。2023年暑假期间,我指导学生走出校园,实地参观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展厅,重走安远红色足迹,倾听讲解员讲红色故事,现场观看红色影片,查阅相关史料,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在安远的红色历史上,尤其是朱德“天心整军”给中国革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学生非常接地气地了解了安远的乡土红色文化,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与辉煌,并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引导学生成长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就地取材,与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有效融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无字句处读书。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互助。只有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敢于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效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主动将生活中的种种实例融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推动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