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重在“联”,强在育。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创新开展家校社联动活动,努力构建基层网络式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合体。 创新党组织联动机制,让空间“联”起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与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联系,深入开展“大家访”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领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同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条件保障。 学校党总支书记、各分管校长及相关班主任同学校所在奎星楼社区、少陵社区等党支部书记分别走进学生家中,交流学校管理、社区管理、孩子教育等问题,启动“联合家访”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2024年10月以来,学校先后3次组织学生、家长走进奎星楼社区“中医文化体验馆”,开启探索中医药文化之旅。同时,学校主持申报的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医文化融入幼小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在实施中也进行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 畅通沟通交流渠道,让责任“联”起来。学校构建良好的家校联系网络,进一步畅通家校联系是推进家校合作的关键。一是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家校沟通平台,推出《学校班级网络群公约》,以“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对家长和教师使用班级网络群时的言行分别作出规范性约定;二是构建互通互融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校纪校规,在教育惩戒规则上与家长达成共识,逐步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三是创新家校合作方式,设立校长接待日,制定家校联系卡,坚持问计于民,多渠道倾听家长心声。正是通过校长接待日的沟通,学校主动作为,开设了“知行学堂”新六艺课程,从而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常态化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资源“联”起来。学校常态化设立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向家长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组建“家长讲师团”,开展“家长进课堂授课”活动。学校还编辑“家教导报”,每月一期收录家长的教子经验,推介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家教难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座家校合作的暖心“桥”深受家长欢迎。 创新家校合作方式,让心“联”起来。学校打造“家校共育从‘心’出发”家校合作品牌,切实做有温度的教育。针对不同家长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如在每年的一年级招生工作中,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针对家长使用网络和手机不方便等无法网上报名的情况,电话告知家长携带相关材料到学校,由学校协助进行网上注册、登记、报名;精心制作《录取通知书》,并组织安排30多名教师分辖区进行开学前的宣讲服务;充分利用校园劳动教育基地,邀请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劳动教育基地,一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通过这种家校联谊活动,增加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频次,增进了家校情谊,有利于家校合作育人。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理念,探索多种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联”的作用,将家校社责任、空间和资源融入育人体系,并通过主持申报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研究推动家校社合作实践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为家校社合作的实践,用“联”动力赋能家校社合作正能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