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出阅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纷纷成立教师读书会,期望借助阅读的力量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如何让教师读书会摆脱浅尝辄止的困境,成为众多学校亟待突破的难题。当学校决定成立教师读书会时,一系列关键问题接踵而至:阅读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教师是主要参与者?选择哪些书籍作为阅读内容?又该采取怎样的阅读方式?当前,教师群体阅读面临的最突出障碍是时间匮乏,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阅读动力不足。那么,究竟如何点燃教师参与阅读的热情之火,引领他们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沉醉其中,进而踏上自主阅读的光明之路呢?
回溯2008年,出于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与厦门一群同样热爱阅读、投身教育事业的志同道合者共同发起成立了“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立志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心灵境界,同时契合广大教师实际需求的专业发展新路径。十七载岁月匆匆而过,这个团队不负众望,成功培育出一批活跃在全国、省、市各级舞台的优秀阅读推广人,并且如星星之火般催生了上百个教师读书会。基于17年引领厦门教师专业阅读团队的丰富实践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推动学校教师读书会持续、深入、高效发展的思考与方法。
精准锚定需求,激发参与热情
学校教师队伍构成多元,不同教龄、学科以及发展阶段的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校读书会的组织者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捕捉并满足这种多元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寻教师个人需求与学校发展目标之间的最大契合点,确保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教师征求共读书目推荐,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意愿。结合多年实践与观察,从家庭教育书籍共读开启读书会之旅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一主题紧密关联教师作为“普通人”的生活实际,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的教师,都会对家庭教育问题抱以浓厚兴趣。
除了家庭教育领域,教师对自我成长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的需求交集。在明确需求点之后,我们还需要精心筛选这些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教育经典书籍。这些经典之作历经时间考验,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智慧与思想精髓,引导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研读经典,既能满足他们对提升教育理论的渴望,又能有效化解教师阅读时间有限的矛盾。
此外,还应赋予教师参与读书会的适度自由空间,只有当读书会成为教师内心自发的成长需求,而非外部强加的驱动力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赋能阅读先锋,引领团队前行
学校教师读书会要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人物的引领与带动。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但凡教师读书会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学校,往往都有三类关键的阅读引领者。
第一类是热爱阅读的校领导,他们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在学校内部积极倡导阅读文化,为教师读书会的发展定下基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二类是学校中层干部,他们中有许多人对推动阅读工作满怀热忱,然而繁杂的工作事务常常让他们分身乏术,难以全身心投入读书会的具体运作。
因此,第三类关键人物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即那些热爱阅读、满怀教育情怀、充满热情且乐于奉献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当给予这些青年教师充分的支持与赋能,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与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学校教师阅读团体的蓬勃发展。当学校校长率先垂范,带头倡导读书;中层干部积极协调资源,推动阅读工作;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具体组织实施各项活动时,就能形成一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阅读氛围,构建教师读书会最理想的阅读推动模式。
拓展交流空间,搭建外界桥梁
教师群体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往往整日埋头于教学工作之中。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同样渴望了解外部广阔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那么,如何借助教师读书会这一平台,帮助教师打破信息壁垒、拓宽视野呢?
一方面,在读书会的活动内容设置上,除了聚焦教育经典共读之外,还应积极引入社会流行的各类生活元素,例如将当下流行的冥想、趣味游戏、桌游以及图卡等活动有机融入读书会,让教师在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感受生活的多元魅力。
另一方面,适度开放本校教师读书会,积极吸引部分外校教师参与其中,同时邀请社会各界贤达人士走进校园分享交流。外校教师带来的不同教学理念与阅读经验,社会贤达分享的多元知识与人生感悟,都能为教师打开一扇扇全新的窗户,让教师读书会始终保持开放、活跃的状态。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参与体验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读书会的活动形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增强教师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在阅读载体选择上,既要大力提倡传统纸质书阅读,让教师感受纸质书籍独特的质感与阅读氛围,又要善于借助AI等数字技术工具拓展阅读的边界与方式。例如微信读书、喜马拉雅听书、kimi阅读等数字阅读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与便捷的阅读体验。在共同体读书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福多多共读平台”和“鹅打卡”等工具,打造立体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新型读书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增强参与感与归属感。
归根结底,教师读书会的最终目标是让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切实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与愉悦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读书分享会,鼓励教师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感悟与收获。同时,引导教师将阅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鼓励他们将从阅读中汲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当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阅读对自身专业成长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时,他们便能从阅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进而更加热爱阅读,形成阅读与成长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