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式教学研究
柏菊英

    小学思政课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然而当前小学思政课教学仍存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与现实距离较大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本文基于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研究齐鲁“三名”建设工程专项课题“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LXS071)研究成果,围绕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根据笔者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中心小学的教学观察及研究,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项目式教学法,力图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当下,教师在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教学中面临着不少问题。

    教师革命文化素养亟须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为兼职教师,这一现象导致部分教师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政治站位有待提高。例如,部分教师常常将革命传统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讲述革命战斗故事或介绍英雄事迹,未能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挖掘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同时,部分教师在选取、设计和运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方面的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展现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材,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过度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常常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只关注“如何教”“教什么”,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什么”“如何学”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革命传统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与学生之间存在情感隔阂,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革命传统教育止步于传统课堂。目前,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索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体验较少。这使得学生与革命传统教育之间存在情感距离,难以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有效的课前探究和课后拓展实践活动,打破“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界限,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鲜活,从而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四项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式教学措施。

    依据课程标准,精准规划项目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围绕课程标准规划项目目标。以小学低年级《学先锋做先锋》主题为例,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要求,设计“我认识的先锋人物”项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当代社会生活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图片、故事等资料,并在课堂分享自己了解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进而学习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涵养学生价值观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还能推动学生将内化于心的力量转化为行动实践,有效达成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目标。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中国有了共产党》主题,教师可以开展“绘制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时间轴”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观看历史纪录片等途径,搜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等信息并绘制时间轴,同时标注说明内容。通过这一项目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脉络,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还能够深切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实现革命传统教育长效化。

    结合教材体系,巧妙设计项目内容。小学思政课教材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项目式教学也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小学五年级《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分享会”项目。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解放战争的基础知识,再由学生分组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资料等方式,搜集更多解放战争中的英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故事并进行讨论,深入分析英雄的精神品质。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学生能够在分享、讨论中深刻体会董存瑞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教材中如果提到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教师可以设计“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在身边”项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现实生活中体现优良作风的诸多现象,或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关爱他人等作风,并记录下来在班级分享,从而推动学生将革命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整合多元资源,丰富项目实施形式。为了提升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式教学效果,教师也须整合多元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校内,学校可以在图书馆设“革命传统教育专区”,陈列革命题材书籍、画册等。同时,教师可以组织“红色书籍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定期交流心得。如鼓励学生阅读与改革开放成就相关的书籍,了解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分享其对奋斗精神的理解。校外,学校可以与当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合作开展“小小红色讲解员”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和相关场景,感受革命先辈无私的奉献精神,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学校可以邀请老革命家、烈士后代进校园,开展“红色传承面对面”活动,让他们为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先辈的故事。

    关注学生差异,分层推进项目实施。小学思政课革命传统教育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都各有差异。因此,项目的实施要分层推进。首先,针对学习能力较强、对革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探寻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如让学生研究展览背后所体现的国家发展战略,分析各项成果在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撰写研究报告。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要降低难度,指导他们能够介绍展览中的基本成果,如重要的科技发明、经济建设成就等。

    在“制作光荣的少先队手抄报”项目中,对于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手抄报的设计排版上发挥创意。对于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撰写关于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先锋人物事迹等丰富、生动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料素材,帮助其完成手抄报的制作。教师通过分层推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逐步提高对革命传统的认知与理解。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