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小“学院” 大智慧
江均斌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系统来说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着教育的未来。

    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通过建设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构建“12345”教育体系,开设编程、人工智能及学科智慧课程,采用“教学研赛一体”模式,推动科教融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校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成长,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少年人工智能学院。

    学校秉持“美好教育”理念,以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为核心,打造“乐探、乐享、乐翔、乐思、乐研、乐创”六大场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快乐中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在愉悦中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学院系统构建了“12345”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一核心即以学生“乐学”为核心,二考核即考核学生满意度与学生特长比,三课型即常规课、社团课、特长课,四素养即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五中心即AI人才培养中心、AI风采展示中心、AI主题活动中心、AI科创竞技中心和AI科创师培中心。近年来,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体系建设与实践相互支撑、相互论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时代灯塔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实际课程应用效果,以保证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学校结合教育教学评价反馈效果,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完成了三大课程建设(见上图),即智敏·编程课程、智略·人工智能课程、智联·学科智慧课程。

    我们学校通过“教学研赛一体”模式,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在教学上,教师积极参加人工智能教材编写,开发人工智能课程,评选人工智能培训师,进行人工智能经验分享,以此提升专业水平;在研究上,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能力;在竞赛上,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编程和机器人比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设兴趣班、特长班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要。

    在学校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显然离不开课堂。我们创新智慧教学模式,推出了智慧课堂。

    学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智慧教学模式,建设智慧课堂,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教学改进—逐渐推广”的实施路径,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

    比如,构建智慧语言教学环境,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口语评测技术为支撑,为师生配备智能化互动工具,形成项目式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开口,让师生乐在其中。课堂上,教师持有“语音教鞭”,学生手持语音答题器,实现了在普通教室内全班学生同时开展人机互动练习的可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语音答题器进行互动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练习中来,实时获取学生的口语评测反馈,了解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与巩固;教师还能根据学生听说的薄弱项进行针对性指导,实现“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

    再比如,搭建OMO(线上线下融合)编程教学环境,创新信息课程教学模式。在线编程学习平台融合了各级各类编程教学资源及应用实践案例,教师可用于备课授课及比赛指导,学生可用于预习、巩固练习,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价值,为创新信息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打破时空局限,有效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教学。课前教师可以使用线上平台开展备课,学生可以使用线上平台进行预习;课中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及多种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下课堂授课,有效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课后学生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巩固练习,有效利用平台资源为比赛做准备。

    学校在全市率先开设编程课,少年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在学生群体中满意度很高。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相关论文、比赛等成果有百余项。学校与四川天府新区实验小学组建了人工智能友好结对学校,深度帮扶重庆万州教育集团附属小学……

    总之,作为一所新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学校的美好生长。

    (作者系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