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如果师生之间有一台天平,那天平一定是倾斜的,而倾斜下沉的一端一定是教师。直到遇到她——我的英语科代表,我才意识到天平倾斜的方向不是固定的,天平倾斜、平衡的过程不是闭合的,而是循环、双向奔赴的,需要彼此付出。 一天晚自习前,我发现自己的书包和垫子竟不翼而飞,这些东西明明是放在办公桌上的。预备铃响后,我踏进教室,发现书、杯子、电脑在讲桌上,垫子和书包放在凳子上。我马上明白是科代表帮我拿来的。我心里一暖,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让我回想起以前帮导师擦桌子椅子、提包端杯子的温暖时光。 我与科代表有一段很长很曲折的故事。她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个子比我高一点,这可能成为她平时比较照顾我的原因之一。一句话总结她的工作:持续性满腔热血,间歇性不靠谱,大事小事犯错不断。她会听错我的指令,一次让她去通知每班来两个学生领书,她居然每班喊来20个学生;她会经常忘记我布置的任务和交代的事情,催交、落实作业的情况也不乐观……她的疏忽大意,有时耽误教学进度,有时影响任务安排,有时甚至引起一些混乱情况,每一次都在挑衅我的“忍者神经”。我时常对她进行培训,教她怎样当一名合格的科代表,教她用心、细心……可她还是状况百出。 一次,我严肃批评了她,问她到底想不想、能不能继续当科代表。当时她很诚恳、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想继续当科代表,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了,之前是我做得不够好,以后我会努力。”她这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精神让我十分欣赏,她的担当和坚持也让我认可了她。 包容是我作为教师迈出的第一步,率先打破了我们之间平衡的天平。在另一端的她,慢慢感受到了我的善意和宽容,也在努力作出回应。她会在每节课前到办公室问我准备讲什么内容,然后到班上让同学提前找好书;她会帮我把书和水杯拿到教室放好,会在课前登录我的电子白板;她会认真落实我布置的任务,仔细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再汇报给我;她还会观察同学的学习情况和状态,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路走来,我生气过、失望过,科代表自责过、委屈过,但我们彼此接纳了对方,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磨炼,她更加成熟稳重了,做事也更细心用心了。我与她之间默契多了,是师生也似亲人。她穿少了,我会让她多穿一点,免得感冒;她没有吹干头发就来上自习,我会让她到办公室用我的烤火器烘干头发;她要准备比赛,就用我的电脑查阅资料;得知她没吃晚饭,我会搜罗零食泡面给她;她成绩下降了我会找她谈话,帮她批答题卡,指出她的问题。她也一样关心我:她会跟我分享小零食;我们一起抱资料,她一定会多抱一点甚至把我的全抱走。至此,我们之间的天平慢慢恢复了平衡,因为我们彼此都在付出、都在回应,都在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直至一天晚上,天平向她那端倾斜了,我感到了被偏爱的温暖。那晚,我和她去一楼办公室拿试卷,一楼教室没有班级,有些黑。拿完试卷后,我让她抱着试卷先走,我在后面收拾东西,锁门的时候我感觉有个人在走廊站着,走近了才发现她还在那里。我说:“你还站在这里干吗?”她回答说:“我在等您,怕您害怕。”我突然感觉眼眶有点发酸:一个小女孩竟然想着保护比她大许多的老师。一时间,我不知道说什么,只好哈哈大笑说:“我不害怕!”我们一起走着,台阶有点黑,试卷有点多,可我心里暖融融的,步子突然轻松起来,似乎感觉不到手里的重量。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为师者被惦记的幸福。 教育是师生共赴一场花开。为师者应踏出第一步,以身作则,以爱为砝码率先打破天平的平衡,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被看见。接收到信号的学生一定也会作出反馈,用他们的方式回应教师的关爱。天平的每一次倾斜和平衡,都承载着难以度量的师生情,会一点点累加彼此信任和关爱的砝码,从而携手同行、共赴花开。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宣威市第十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