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编读往来

    不想做一名“退步”的教师   |   黄津成

    最近读到《中国教师报》刊发的一篇文章《从今天起,做一名“退步”的教师》。对于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

    我认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朋友,教学水平很高,也很受学生认可,可是在职称评定上却“主动躺平”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往往在于一些制度方面的缺陷,或是一些政策的执行方式伤害了他们,让他们被迫“放弃晋级”。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职业生涯的持续努力,也使得教师队伍中失去了一些潜在的“名优教师”。这种造成优秀教师“躺平”的情况已然是不公平的,还要求教师“退一步”更不应该。权利、责任应当匹配,应得的荣誉不能公正公平给予,凭什么要他们继续努力、付出?

    公平公正的制度激励人努力向前,不公的制度则伤害人的积极性。不应把不公正造成的消极后果看作正常,甚至道德绑架曾经努力过的人,要求人家“退一步”。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

 

    也说留白   |   张美霞

    近日,《中国教师报》刊发了《为生命留白,守护未被算法定义的未来》一文,笔者深表赞同。清人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以白当黑,奇趣乃出。讲的是书画中的留白之妙,笔者以为教育也需留白。

    一堂课的时间安排要留白。每节课留出几分钟不安排学习任务,而是让孩子回顾收获;一张学案的设计要留白,要为孩子提供答题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机会,这份空白同样也给了教师反思的空间。一日学习的节奏要留白,如要保留自习课和活动课,孩子可以在此时参加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学后的作业要留白,要留给孩子玩耍、劳动和亲子交流的时间。

    为师,更得给自己留白。作为教师每天备课上课,周而复始,确实辛苦,但如果不给自己的生活留些空白,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要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白天没有想明白的事儿,闲下来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留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要做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凌河街道凌河小学教师)

 

    学校学习写课的四条路径   |   陈 慧

    我们学校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新学校,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不足。《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刊发的系列写课文章如及时雨,让我们找到了教师成长的破局方向——以写课促成长。

    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四条路径:

    一是在每月全体教师例会上专设写课固定项目,教学骨干、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分享写课做法及成长收获,以点带面;教研“深挖一口井”,全学期的教研活动均围绕写课这一专题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研修。

    二是每周五下午组织“写课沙龙”,备课群、教研群、办公群成为“思考晾晒栏”;教师利用课间、午后等碎片时间阅读讨论,形成写课作品再生产,学校教研氛围空前高涨。

    三是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以党带群”对子。从鼓励原创,重在愿写敢写想写的“破胆期”;到指导提炼主标题、副标题、小标题,让写课结构清晰的“塑形期”;再到引导提炼核心观点,寻找理论支撑,实现从经验到理论跃升的“提质期”。

    四是校长作为“一号实践者”,要阅读每位教师的写课并点评,带动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加入。对于优秀的写课作品要跟进指导优化,并推荐在校刊发表或参加区市级论文评比。

    坚持半年后,改变悄然发生:教师写课从“流水账”向“深思考”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备课不再做“搬运工”,上课不再演“独角戏”,课后不再当“睁眼瞎”。教师的改变带来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突破:目前我校有4项课题获省级立项;教师首次参加“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即获奖。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恒山路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