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业界专家相约珠海,热议人工智能下的教学转型——
“输出为本”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路径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DeepSeek的横空出世使得课堂教学形态面临着重构的挑战,未来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转型?4月12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和新教学领航教师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教育局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下课堂教学范式转变的新探索暨‘核心基础·输出为本’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作了题为《变革教学范式,推动课堂形态转型:从输入为本到输出为本》的主旨报告。她以报告内容为输入起点,指向两个输出目标:激发教师革新教学范式的内在动力、明确应用该范式所需的教学行为改进路径。王红结合范式理论,明晰了范式与模式的区别,并阐述了“输出为本”教学范式的内涵与价值。她强调,课堂教学要发生实质性改变,必须从范式层面推进深层改革,而非停留在模式的表层改变。

    在主题对话环节,当代教育名家、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颖民说,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应当更快、更多、更广泛。教育人只有在学习、了解、应用当中,才能深刻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利与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赵萍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即情境创设需要与教学重难点紧密结合;情境应具备全程性,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情境应具备迁移性,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与会专家总结了三个关键点:一是思考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二是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三是相较于人工智能,教师未来该如何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当谈到“输出为本”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二者在育人价值上的追求是一致的,都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都倡导将课堂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总之,深度学习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状态,“输出为本”提供了一条达至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在这次会议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珠海市金湾区第二小学、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河南省驻马店市教研室分别展示了各自的教学实践成果。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