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编读往来

    让更多教师关注“性”教育  |  李红军

    读了4月16日《中国教师报》2版《性教育,就要大大方方讲出来》一文,我有一些话想讲。

    张素老师敢于面对学生和镜头讲述性教育,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在现实中,目前很多地区的性教育依然没有开展甚至故意回避。这导致很多人走进恋爱、婚姻,甚至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还对性比较茫然,很多相关知识都是靠自己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但这些知识未必科学,事实上在现实中也造成了很多麻烦。

    我认为性教育在小学和中学课堂上的缺失,是人生教育不完整的体现,中小学阶段要从身体发育、性心理、性健康等方面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

    性教育不能只是张老师一个人的坚守,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行动起来,改变性教育缺失的现状。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

    由阅读者到实践者  |  徐 健

    读到《中国教师报》2版“编读往来”栏目的约稿启事之后,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一下子被触发了。

    与《中国教师报》的初次邂逅,是毕业分配到乡村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来到恰似郁达夫笔下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的学校,暑期值班人员让我在校长办公室坐等片刻。环顾四周,我的目光停留在角落的报架上,最终停落在《中国教师报》……这次偶遇开启了我与她结伴而行的13年乡村教育生活。

    那时的我每天上完课都会到学校图书馆翻看《中国教师报》。乡村学校通邮不便,能读到的报纸已是四五天前的“旧报”,但我依然觉得“新鲜”。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我不仅汲取到帮我站稳三尺讲台的实践智慧,也在一次次努力中露出了“尖尖角”。

    2018年3月7日,我的《教育即生长》在“教育家”周刊发表了。看惯了农村“草长莺飞”的我对“教育是生长”的理解是:教育的全部意义不是“静待”,而是要“促进”学生如花般绽放。

    接下来,我和我们的教师不仅要与新改版的《中国教师报》一起“焕颜”再出发,还要由“阅读者”成长为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