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一份高质量教育规划“长什么样”
井光进

    当下,各地都在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研制各自的行动计划或落地规划。从过往经验看,对教育规划的研制各地和各学校重视程度不一,有的七摘八抄,然后束之高阁;有的缺少理念指引,都是老话套话;有的通篇都是行政化的“定论”和要求,缺少可操作路径……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份前瞻性强且有价值、有意义、有可能的教育规划应该什么样?我们常说,以文载道,文如其人,“君子当温润如玉”。教育是育人育心的事业,一份好的教育规划应当蕴含人性的光辉,“生长”成大家都认可、喜欢并钦佩的样子。一份高质量的教育规划应当体现这些“形象”。

    目光如炬,未来感准。一个人要被尊重就要看得远,知晓事业和人生的方向。教育规划,规划的是未来。未来的教育什么样?怎么做才有未来?这是一份高质量教育规划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要把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新部署研究透彻,贯穿教育规划编制全过程。其次,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变革背景下,把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未来人才素养的要求,以此引导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提前应对,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对所在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社会变迁及人口结构变化等进行精准研判。毕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根植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因此,以未来照亮现实是一份教育规划的使命所在。

    头脑清晰,系统性强。拥有清晰的头脑、敏锐的触觉和系统的思维是一位优秀者的内核。同样,高质量教育规划离不开统筹施策和系统设计。制定教育规划,找准问题是前提,需要深度思考区域教育遇到的真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关键症结及关联问题。如今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教育创新,但别人的“食谱”或“药方”很难根治自己的症结。查问题、找对策最怕大而化之及表面化,只有逐条逐项系统梳理、逐个分析,拿出联动一致的系列化、项目化方案才是真招。如国家提出要探索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落到实践层面就需要系统转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中等教育“市级统筹”,二者如何结合?类似这些方面都需要各地在研制教育规划时作出系统化设计。

    身材匀称,兼顾面广。我们形容一个人外在俊朗,前提是身形匀称、比例协调。一份科学务实的规划,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应统筹兼顾,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从区域看,城乡教育都要高质量发展,解决好公平优质问题;从群体看,校长办学积极性与教师育人积极性如何调动需要同步推动。实际上,保持身材匀称关键在骨架,也就是教育规划的制度机制建构和治理体系改进。制定一份好的规划要害就在于此,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科学的评价制度、协同的家校社共育制度等,都是教育规划研制重点关注的领域。

    从容优雅,思维度深。一个人要有底气,这种底气来自淡定优雅、从容不迫。一份高质量教育规划字里行间流淌着自信,一方面要有文采,另一方面也不要过于修饰,或罗列太多的形容词、排比句。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度,能够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及趋势演变讲清楚,并且提供可靠有用的策略和路径。好的教育规划既要说透“怎么看”,也要讲清“如何干”,这就需要思想的穿透力和逻辑的缜密度。

    充满活力,突破点佳。一个人有没有对事业的追求和生命的探求,是有没有大作为的前提。一份好的教育规划也应围绕激发区域和学校的活力下功夫、做文章。这就要结合区域实际找准突破点。诸如党委、政府如何在尊重教育的基础上重视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上如何做到“放权到位、监管有效”?如何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推进教育公平的关系?这些都是研制教育规划时需要各地创造性找出答案的时代课题。

    四肢有力,行动力稳。步履从容方能行事坚定。制定教育规划离不开谋划改革举措。但教育改革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必须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最怕“翻烧饼”,需要蹄疾步稳。再好的教育规划都需要落地见效,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按照专业路线一棒接着一棒跑。研制教育规划要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既要有执行力,定准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和评价维度,也要有底线约束,建立刚性的督导问责机制。通过强有力的行动举措让一纸规划从“百味书屋”变成万紫千红的“百花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