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巍峨的龙门石窟,从少林寺的武术传奇到豫剧的激昂唱腔,河南传统文化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下,如何将河南特色思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引领学校德育新风尚的有力引擎,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河南特色思政引领学校德育新风尚。
以传统文化为基,夯实思政育人基础
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校园的建筑风格借鉴了传统建筑的精髓,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气质。校园的道路命名也颇具深意,处处体现浓郁的文化底蕴,如“春华路”“秋实路”等,让学生在日常行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学校还打造了“河南历史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河南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文化成就,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将学生的生涯规划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精心设计《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手册》。在手册中,不仅包含常规的生涯规划内容,还融入了河南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如引用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借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在网络思政微课中加入生涯规划的贴心指导,以传统文化中的励志故事为案例,告诉学生如何将个人的小目标与社会的大需求紧紧相连,在心底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以传统文化为媒,创新教育教学举措
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将河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在讲解学科知识时,结合河南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家乡文化的紧密联系。如在讲解艺术设计课程时,学校引入河南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学校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堂讨论,如“河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等,启发学生思考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殷墟、龙门石窟等历史文化瑰宝,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带领学生走进地方产业园区,调研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碰撞出的火花。不仅如此,学校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收获,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探索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以传统文化为魂,打造网络育人新境
学校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借助融媒体构建网络育人阵地,营造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校园网络氛围。在学校官网、“两微一端”等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内容时,学校既展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成果,也分享了优秀校友故事,同时穿插了如愚公移山等展现坚韧精神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在感受学校发展与榜样力量的同时,领悟传统文化的价值。
线上,“校友成长成才讲坛”邀请校友分享经历时,融入传统文化智慧对个人成长的帮助;组织观看的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也以豫剧、传统手工艺创新等形式呈现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线下,“学科发展与区域贡献”展示区与“河南历史文化长廊”相呼应,不仅呈现学校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还体现传统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如传统产业在现代的创新,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专业自信与传承使命感。
以传统文化为源,提升师资德育能力
学校在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传统文化视为提升师资德育能力的重要源泉。学校开办“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让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把数字化手段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如在教学中,通过数字资料展示河南出土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还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练兵活动,鼓励教师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素材——在讲解人际交往相关知识时,引用儒家“仁爱”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在探讨事物发展规律时,借助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启发学生尊重规律。
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辅导员运用传统文化智慧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依据“因材施教”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引导策略;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来影响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辅导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学校在教师培训中增加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开展特色培训:对工科教师,注重培养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对文科教师,着重培养挖掘传统文化思政价值的能力;对辅导员,则强化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能力。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思政“豫”见传统文化,是河南在教育改革中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实践。未来,河南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与新路径:教育部门联合文化、旅游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学校提供参观学习资源,推送文化活动信息,规划研学路线并提供讲解服务;根据教师学科、教龄分层开展分类培训——新手学基础、老手讲融合、文科挖内涵、理科建跨学科思维,提升教学能力;借助新媒体打造线上平台,开发VR、线上视频平台,以动漫、短视频讲河南故事,结合校园新媒体推广激发学生兴趣。河南特色思政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郑州轻工业大学,本文系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24年度专项调研课题“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QSNYJ202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