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课堂策
以联结促转化的学习建构
——我的小学语文整体化学习创新实践
周 璐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深受事实本位学科知识观的影响,教学取向以知识点积累与读写能力训练为标准,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召唤下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学生为知识而学,教师为知识而教,导致学科关键能力弱化、学生学习动力渐失、语文学习经验断层。

    因此,语文教学要实现价值观的转变,从单一传递学科知识转变为主动适应人的发展需求,需要建立起基于儿童发展需求的学习系统整体性变革,重建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由做题走向做事,在做事中学习语文、创造语文。

    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以联结促转化的整体性学习观,促进学习方式转变,通过课题式、项目化、持续性研究,分阶段凝练教学成果。

    确立整体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整体性学习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学习方式。通过提取学科概念重构学习内容、挖掘单元组群逻辑统整学习方式、融通学评一体创生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丰富深刻的具身体验,系统刻画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如何做”的学习进阶路径,促使学生在外在学习活动与内在学习生命间建立一种和谐、圆融与共生的关系,引发更为自主、自为、自创的高阶知识学习。

    创建整体性学习的支持系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取大观念:聚焦核心知识,联结学习内容。以聚焦“少而精”的学科观念形成探究主题,促使课程内容转化为整体性学习的第一个支持系统。通过详细解读、系统梳理教材在单元选文、语文要素与课后习题、阅读链接、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间前后关联、上承下启的“耦合”秘钥,再对照学业质量标准细化各阶段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层级,确定从语文要素、选文类型、学生问题、语篇特质四个角度提取大概念,确证最具教学价值的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高阶整合。

    二是透视大图景:发掘组群逻辑,统整学习方式。单元组群有其内在规律,立足系统整体的全局性理解,从更高维度把握单元教学逻辑,关注任务、情境、活动间的关联,建立大图景思维,确证整体性学习的第二个支持系统,便是从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出发统整学习方式,实施多文本组合教学新样态,建构以知识促经验转化的认知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共创生了六大统整方式。嵌入式统整:遵循精读单元“写人记事”类文章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关系,随学习进程嵌入与人物相关的背景知识、选文片段、信息媒体及相关资料,把外界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认知图式,加强对人物精神、人物品质的深刻体认;并联式统整:遵循精读单元中“写景抒情”或“状物摹情”类文章,呈现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表达并重的并列关系,并串联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多层次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深入品味语言细节、积累典型语料、领悟读写规律,实现由单篇课文的读写实践向整组文本的读写规律迁移;支架式统整:遵循精读单元中“说写故事”类文章,重点在于把握故事情节、厘清叙事结构、关注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主题,其背后的整合逻辑同样为并列关系;辐射式统整:适用于习作单元,其背后的整合逻辑为“精读课文”体认知识、“例文”验证知识、“练习”运用知识,知识、例文、练习共同指向写作知识要素的落实,呈现因果关系;链条式统整:适用于阅读策略单元,其组群逻辑关乎技能与策略的习得,靠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练习与巩固呈现递进关系;环向式统整:适用于综合性学习单元,这类单元的组群逻辑为立足语文学科、辐射其他学科、打开多学科视角理解学习主题呈现全息关系。六大统整方式形塑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思维,变内容取向、以教为主的教材单元为以学为主、经验建构的学习单元,形成统一、连贯、进阶的学习样态,彰显结构与联想的深度学习特质。

    三是立足大单元:联结学评一体,创生学习支架。立足大单元的深度学习背景,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建构、主动探索、丰盈生命的视角出发衔接教学评一体,助力学生建构发展性学习过程,创生10个整合性学习支架,提供“学以致用”的技术支持,创建整体性学习的第三个支持系统。10个整合性学习支架分别为:情境线、任务网、问题链、概念图、资源包、互助卡、作业单、观察表、反思梯、智画像。通过挖掘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间的“联结点”,促成以联结促转化的设计化思维建模,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会学生像专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建构整体性学习的课堂范式。整体性学习以多维联结促知识向经验转化,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也激励学生主动创造课程的生活价值与现实意义,积极探寻素养建构“新学习”范式:“单元起始课开展群文定学、自读体验课开展互文比学、教读指导课开展例文深学、跨学科整合课开展类文研学”,四大学习范式紧扣素养目标,以统整所需做灵活处理,重构语文学习任务的结构化设计理路,构成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相互呼应的连续体,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创造性,形成学以致用的语文学习经验。

    该成果历经10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联结促转化的整体性学习理论主张,并以丰富的实践成果服务广大师生。学生在认知投入、课堂表现、团队合作、思考表达、高质量成果输出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与高水平的思维创见。与此同时,提高了教师研读课标、用好教材的实践能力,促使教师能大胆取舍内容、巧妙嫁接知识点、科学拓展课程资源、有效迁移语用技能,成功实现了“课标—教材—教学”的三级转化。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浙江省温州市新田园小学语文教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