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治校方略
“小胖墩”锐减背后的秘密
杨其山 王 慧

    2025年春季开学后,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劝学里小学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大戏”: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铃一响,不仅学生没有离校,还引来大批家长、村民涌入操场,跑步的,打球的,跳舞的……热闹非凡。

    这场全民狂欢的开端,源于去年秋季开学初体测的“扎心”数据——“小胖墩”比例超过25%。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仅仅半年后的新春开学体测显示,肥胖率已降至13%。曾经蔫头耷脑、跑两步就喘、升旗仪式时晕倒的小胖墩们,半年后竟蜕变成走路带风、目光炯炯的“超能少年”。

    更令人称奇的是,附近小区开小卖部的张大爷靠着每日绕操场暴走20圈,两个月“怒减”18斤。

    这场“肥肉歼灭战”的核心秘密,究竟是什么?

    硬核改革:体育课堂变身“主科”顶流

    考评机制大换血,体育课逆袭成顶流。面对肥胖率超25%的残酷现实,学校率先向考评机制开刀。当其他学校为保学习缩减体育课时,我们将体育课抬升为“主科”,与语数英平起平坐,并实施捆绑评价——体育成绩计入班级总分,消除小胖墩成为核心指标。新规一出,班主任再也坐不住了,争先恐后找体育教师取经,连语数英教师都开始主动“讨好”体育教师。

    “体育课+”创造全时空训练场。要降体脂、强体能,仅靠每周的体育课远远不够。学校创新推出“体育课+”模式,以体育课堂为轴心,辐射编织出覆盖课下、校内、校外、家庭、社区的立体锻炼网络。面对“周末锻炼难”的问题,“体育课+周末家庭作业”应运而生,每周必查跳绳、深蹲等运动作业,完成情况直接与班级考评挂钩。如今,每逢周一,班主任都会在体育课前逐个“验收”作业。

    每日三身汗,浇灌活力校园。“无汗水,不体育!”学校摒弃过去“怕出汗、怕感冒”的保守做法,立下“每日三身汗”军令状:上午大课间、下午大课间、体育课各出一身汗。盛夏时节,颗颗汗珠摔地八瓣;寒冬腊月,蒸腾白雾弥漫操场。欢笑声、呐喊声中,曾经死气沉沉的操场重焕生机。

    燃脂密码:“魔鬼课间”锻造追风少年

    40分钟大课间逼出校长保证书。当教师在推进体育改革时,学校再出“重拳”,将每日大课间从20分钟延长至40分钟。面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质疑,校长在教研组长的“围攻”下立下军令状:“若成绩下滑,责任全在我!”

    魔鬼训练成“心头好”。时间翻倍,强度也要升级。“800米跑+3组一分钟速跳”的课间“套餐”甫一公布,全校哗然——过去跑400米都气喘如牛,现在直接翻倍?家长的投诉电话接踵而至。学校顶住压力分步实施:从“400米+400米+1组速跳”起步,逐步升级至既定目标,完成时间也从25分钟压缩到13分钟。两个月后,曾经的“魔鬼训练”竟成了学生的“心头好”。

    班主任集体变身体育教练。高强度训练后的20分钟“空白期”,被班主任开发成创意运动专场,跳大绳、扔沙包、滚铁环、袋鼠跳……25个班级化身25个运动营地,班主任恶补体育技能,从队列指挥到放松拉伸样样精通。此时的操场俨然成为绽放童真的欢乐海洋。

    破壁行动:开放操场引发健身热潮

    2000万次跳绳激活寒假计划。面对春节假期可能出现的“反弹现象”,学校发起“2000万次寒假跳绳挑战”计划——每日学生800次、家长400次,班主任在线督查。当“跳绳助长高”的科学依据在家长会公布时,全场家长眼睛瞬间发亮。

    操场变身社区健身中心。面对“高楼无处跳”的难题,学校毅然开放操场。从家长陪练到村民组团锻炼,操场逐渐成为全民健身“圣地”。广场舞队、舞龙队、暴走团相继“入驻”,每日放学后的校园化作沸腾的运动乐园。

    交出减肥漂亮答卷。半年耕耘终获硕果:学生肥胖率减半,身体素质优秀率翻倍,肺活量提升40%,感冒率下降67%。学生专注力、就餐习惯显著改善,食堂剩饭量减少85%。家长群体掀起健身热潮,村民体质同步提升。更惊喜的是,在全区学业质量监测中,学校优秀率、及格率大幅攀升,校长当年的保证书赢得满堂彩。

    当大课间变身燃脂战场,当体育课晋升核心课程,当小胖墩逆袭为追风少年,劝学里小学正将健康理念刻入教育DNA。

    (作者杨其山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劝学里小学校长;作者王慧系该校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