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开放程度更高,与产业联系更为紧密。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职教育需要讲好“三句话”。
讲好“普通话”:锚定育人目标,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这里所说的“普通话”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普通话,而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教育视角来看,这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协调发展。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并非单纯专注于专业教育,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讲好“普通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中职学生在“五育”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短板,需要花大力气“补课”——注重德育、提升智育水平、发展体育和美育,侧重劳动教育,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中职学生成才筑牢根基。只有帮助中职学生培育阳光、健康、自信的品质,让他们明辨美丑、热爱劳动,才能让他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但中职学校践行“五育并举”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教育模式,而应构建“职业导向、素养为基、能力为本”的育人新生态,打造融入“职业基因”的五育体系。比如,实施德育铸魂工程,将日常行为规范提升为“职业伦理实践”,创新“军魂+匠心”模式,开拓思政教育新路径;推行智育强基计划,实施“学业进步可视化工程”,用成长曲线取代传统的分数排名;推进体育固本行动,研发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体能训练包”,如汽修专业着重锻炼腰腹力量,烹饪专业强化腕部耐力;实施美育浸润策略,开设如“机械制图艺术”等跨界课程;开展劳动育匠实践,建立“四级劳动认证”体系(基础劳动40小时/年、专业劳动60小时、创新劳动20小时、公益劳动20小时),将车间“6S管理”转化为可量化的成长指标。这种“职业基因+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完成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育”的闭环,彰显了职教育人价值。
讲好“地方话”:对接地方产业,推动产教融合
这里的“地方话”不是指方言,而是地方产业链条。“产业催生教育”,地方产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相关,中职教育一旦脱离地方产业,就如同无本之木,既失去发展根基,也难以获得社会认可。
地域经济特色决定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形态。以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简称“磐安县职教中心”)为例,浙江的中药产业版图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参照。当磐安县委、县政府将中药列为“一号产业”时,学校同步构建了“智慧药园+区域一体化班级”育人模式,投入18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了沉浸式教学场景,建立了从种植栽培到研发营销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是讲好“地方话”的关键。在专业建设上,磐安县职教中心对标产业需求,依据“企业需求清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增设民宿、无人机等专业,并与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养闭环;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赋能乡村振兴,开发中药炮制工、药膳师等技能培训体系,近3年培育了1000余名“土专家”,助力众多农民依靠种植药材增收致富;在文化传承上,学校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依托“浙八味”道地药材资源,举办中药炮制、药膳大赛等品牌活动,让传统技艺成为产业升级的创新动力。这种“产业—教育—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当中职教育深度融入地方经济,构建起校企命运共同体,便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讲好“时髦话”:顺应时代潮流,培育新质生产力
“时髦话”即流行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特点。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之一。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新质生产力对这三要素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若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新质生产力便无从谈起。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例如,“中药+烹饪”催生了药膳师,“汽修+电气”塑造了新能源技师,这都是通过“1+1>2”的要素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升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新质生产力呈金字塔结构,顶端是原始创新,中段是集成创新,基底是应用创新。中职教育应立足产业实际,通过专业重组、技术改良、工艺革新,在应用创新层面寻求发展突破。
磐安县职教中心实施“专业嫁接术”,如“中药”嫁接“电商”培育数字化营销师,“烹饪”嫁接“康养”培养营养配餐师……学校开发“模块化课程拼图”,其中基础模块占40%,帮助学生夯实通用技能;跨界模块占30%,培养学生复合思维;项目模块占30%,锤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学校烹饪专业开设的“中医药文化”实战课程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这种“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模式,让劳动者具备“技术+跨界”的双元能力,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学校计划在3年内形成“专业交叉度超60%、复合课程占比超40%”的新课程体系,使中职教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创新实验室”。
教育具有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讲好“普通话”,体现的是政治属性,从为党育人的高度出发,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好“地方话”,体现的是人民属性,从为民造福的角度考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讲好“时髦话”,体现的是战略属性,从为国育才的战略层面谋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