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心理成长环境变得纷繁复杂。小学生就像是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心理特点和习惯,会深深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建校五年来,始终秉持“把阳光给孩子,把童年给孩子”的教育理念,以“全程导航,阳光润心”为主题,以“七项行动”为载体,探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生态。 “全员导师”行动:构建精准化心理护航网络。一是分层结对,实现师生心理同频。学校组建专兼结合的一线心理健康导师团队,根据每名学生的喜好特长分组,实行精准“挂钩”机制,保证每名导师有学生、每名学生有导师;赋予每名“挂钩”导师特定职责,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根据分工安排密切关注学生状态,通过走廊谈心、教室交流、校园漫步等平等互动形式建立信任关系,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监测与即时干预。二是闭环管理,提升辅导实效性。导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档案,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跟踪辅导,记录心理变化轨迹与干预策略。通过“发现问题—介入辅导—效果评估—持续跟进”的闭环管理,构建全面覆盖、深度介入的心理辅导机制,形成“每个学生有导师,每个导师有责任”的立体化护航模式。 “全程评价标准”行动:研发科学化心理评估工具。针对学生心理发展复杂、多变,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难以把握等问题,学校组建了由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和外聘高校心理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通过对日常教学与班务管理的实践观察,广泛收集学生心理现象和问题,研发了《全程心理健康表现性评价标准》。该标准按照低中高年级划分为3个版本,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表现进行精准化、差异化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落实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干预,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关注到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提供评价依据。 “家校联席”行动:打造协同化心理育人共同体。一是多维平台,促进家校认知同频。学校搭建校级、班级家委会双层桥梁架构,通过开展分层合作、分时互动,实现心理教育家校合作的精细化与高效化;创设“父母学堂”“家长开放日”“家长校访”等平台,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开展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对比孩子在家与在校的表现差异,家校双方及时对孩子心理成长状态进行反思与策略调整。二是线上家访,突破时空干预限制。学校常态化开展班主任、科任教师、行政人员“三线家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家校双方对孩子心理成长环境的全面认知。 “校园氧吧”行动:创设浸润式心理疗愈空间。学校打破教室“壁垒”,积极开展“窗外”课堂实践探索,以“天地人”项目为抓手,带领学生从室内走向户外、从书本走向自然,探索将课堂搬进廊道、园子、操场、校园外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营造“双减”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新样态。此外,学校还精心打造了“四大中心”:“童耕中心”以种植为主体,在校园内专辟“紫琅菜园”,采取“承包+挂钩”的形式,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自留地”,通过自己的劳动享受瓜果飘香、蔬菜满园的喜悦;“童创中心”以智慧创造为主体,创设童趣木工坊、交通小镇、童创编程场、物联网创想场、乐高设计场等“一坊一镇三场”,学生在这些场所运用工具制作自动分币机、全自动环保机器人等,完成一系列项目化学习;“生活中心”以家庭劳动为主体,设置客厅、厨房、书房、卧室等模拟功能区,培养生活自理与情绪管理能力;“生态中心”以亲近自然为主体,学生在亲水湖畔喂养鱼、鸭、黑天鹅,种植照料水生植物,拓宽眼界,拥抱自然。“四大中心”成为学生自主调节情绪的“心灵驿站”。 “天使牵手”行动:培育互助式心理支持群体。一是学生自治,发挥同伴榜样力量。学校选聘心理健康表现优秀的学生组建“紫琅天使团”,担任各班心理健康班长和爱心天使,在同学情绪异常时提供安慰、引导和温暖相助,并第一时间上报寻求帮助,以便教师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二是精准结对,实施个性化帮扶计划。针对心理健康、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学生,学校举办“紫琅小特使”沙龙,开展“天使特使手拉手”活动,并根据需要适时邀请“小特使”家长来校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育人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反应,动态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绽放自我”行动:搭建多元化心理表达舞台。学校从创办伊始,除了每周一早上上演一场面向全校的“紫琅秀场”——由各班轮流举办,学生自编自创,还定期举办“四大盛会”:“阅读盛会”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美的种子“撒”在学生心田;“运动盛会”通过开展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享盛会”通过科技制作、数学思维赛等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艺术盛会”则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每个盛会历时数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释放自我,最大限度地使心灵得到慰藉、烦恼得到消除、价值得到认可。 “书包不回家”行动:营造轻负化心理成长环境。学校发出“书包不回家”倡议,呼吁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积极阅读,完成实践性、研究性作业,把童年还给孩子。这一举措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拥有健康的心灵,方能拥抱阳光人生。学校发起的“阳光行动”,致力于为学生构建滋养心灵成长的校园生态。在这条“全程导航,阳光润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上,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