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湖北省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名校长引领下的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
黄兆双 鲍芳芳 李良华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始终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新时代职业学校名校长培育工作,更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在这一浪潮中勇立潮头,以名校长引领为契机,不断深化办学治校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实施成果和典型案例,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枝江方案”。

    战略引领,名校长培养与职业教育改革同频共振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以来,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定位更加明确。湖北省紧扣“打造技能强省”目标,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校长培育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名校长。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积极响应培育工程,以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将办学治校实践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创新性探索,成为湖北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锋样本”。

    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标杆学校,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名校长培育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价值导向,确立“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的办学理念,通过党建引领铸魂、文化浸润塑形、机制创新赋能、产教协同提质,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跃升”的战略转型。近五年,学校办学规模从2000人扩容至3200人,技能高考本科升学率达39.2%,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斩获金奖,办学实力跻身湖北省中职学校第一方阵。

    党建铸魂与德育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新生态

    党建引领,筑牢办学治校政治根基 。在名校长的带领下,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通过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形成了“654321”党建工作体系,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学校注重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将党建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员干部在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德育赋能,塑造“尚军·铸匠”双品牌。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核心追求。学校全力打造“尚军教育”德育品牌,通过实施“十军”工作、构建“1234”安全防范体系、开展“七巧板”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军人作风、集体主义观念和坚韧品质。学校以班墨文化为基础,打造“铸匠”文化,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学校构建了“三全育人”新格局,健全了“六级包保”责任机制和“六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冰山’十八路”学生发展“6匠6成”目标标准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创新,激活内涵发展的“动力引擎”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构建了五级技能竞赛平台,修订推行了专业技能过关手册,通过一年“五节”丰富活动育人载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大力开展“生动课堂”建设,推行“四有五无”课堂管理规范和“双导双带”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优质专业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学校高度重视优质专业课程的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学校重点建设的机电、计算机、作物生产技术三个专业已被评为宜昌市四星专业,在籍学生达1639人。同时,学校积极投入资金用于实训室建设,近年来已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焊接、车床、电子和智能制造等实训室的建设和升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师资力量是名校长培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学校构建了“1534”教师培训体系,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推行“五子三青”工程畅通教师培训渠道,创新“四项”培养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壮大“双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目前,学校已拥有双师型教师113人,聘请了34名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其中能工巧匠6人。同时,学校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三年共引进人才(研究生及“双一流”毕业生)24人,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特色案例,产教融合的“枝江范式”

    专业对接产业:精准服务区域经济转型。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己任,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1357”体系。学校积极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立足枝江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出台了《枝江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枝江市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新设立了精细化工、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4个专业,并计划增设化工机械与设备、旅游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精准对接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为产业转型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命运共同体”。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积极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学校已与30多个本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牵头成立了枝江职教联盟,参与了20余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学校开设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班等,聘请30多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5个,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据统计,近年来学校为本地企业输送实习就业技能人才925人次,企业满意率达100%,学生就业率达98%。

    职业培训与国际合作:拓展服务半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形成了“两区多点”的职业培训布局、“789”培训格局和促进就业的“五业联动”工作模式,将培训延伸至市内工业园区。近三年来,学校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4万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如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电子技术决赛(中职组)、与乍得国家共建职业技能标准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彰显了名校长“头雁效应”——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文化育人厚根基,改革创新增活力,产教融合显价值。其“尚军教育”“铸匠文化”“五子三青”“1357产教融合”等特色模式,为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未来,学校将深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在国家职教战略引领下,奋力书写教育强国的职教华章,助力每位学子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路上绽放光彩!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