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与潮绣合称粤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传统广绣既具有浓郁的岭南风味,又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006年,广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顺德是广绣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从2012年正式开设“慧指童绣”广绣课程,用10余年时间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非遗传承课程体系,让广绣这门古老技艺在校园焕发新生。
从基础到进阶的立体架构
“慧指童绣”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实践展演”的立体架构。学生每周上两节广绣普及课。在古色古香的广绣创作工坊里,学生分组在8个大花架下学习。他们分工合作,有的穿针引线,有的挑选彩线,有的负责刺绣,在团队协作中掌握“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广绣基本技法。
“绣馨社”是学校为对广绣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的课后服务社团。社员在这里学习、探索更复杂的技法,从选材、画图到彩线挑选、针法运用,逐步提高广绣水平。经过深入学习,社员创作出《鸳鸯》《金鱼》等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十二生肖》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一上一下,一动一静,学生既学技法又养静气。”社团负责人介绍。
学校设置展演趣课堂,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在佛山新城中欧文化嘉年华上,外国友人被学校的广绣体验区吸引,争相尝试穿针引线。“绣馨社”的“小绣星”化身指导教师,耐心传授起针走线的技巧,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广绣的魅力。这种“以演促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更让广绣走出校园,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从校内到校外的支持体系
非遗传承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体系。学校出版了广绣校本教材《慧指童年》,详尽介绍了广绣的历史、常识、针法,以及童绣DIY制作过程和师生作品,成为学生系统学习的重要工具。课堂上,教师会结合视频教学、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广绣文化。
为了提升教学专业性,学校建立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模式。一方面邀请广绣大师走进校园,对教材编写和针法技术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到校外广绣生产基地参加培训。这种“根植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让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充分调动社区与家庭资源,形成传承合力。家长和社区代表以义工身份参与广绣活动的义演义教。在乐从历史文化展览中心,“50后”绣工奶奶边绣边分享年轻时以广绣谋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历史回忆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家校社协同的模式让广绣从课堂延伸到生活,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印记。
从传统到现代的时代表达
广绣并非一味固守传统,而是在传承中寻求创新突破。在课程内容上,学校从儿童视角出发,鼓励学生自主选材、自由配色,用童心绣出童真。学生将卡通元素融入广绣创作,将十二生肖、动漫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绣布上,让传统技艺与儿童审美巧妙结合。
学校创新开展广绣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深化文化认知。在沙滘陈家祠,学生在百年古建筑里学习基础针法,感受非遗的历史厚重;在大墩村梁氏家庙,“金马坊玉堂里”的文化底蕴为广绣课程增添了人文色彩,学生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找到文化传承的平衡点。这些研学活动不仅提升了技艺,而且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理解广绣背后的文化内涵。
国际交流是广绣课程的另一大亮点。英国北伦敦郡马尔伯勒小学副校长马丽莎曾走进学校广绣课堂,与学生共同创作;德国汉堡足球俱乐部来访时,学生的广绣作品被作为文化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这些活动让广绣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也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文化自信。正如校长谢立清所说:“广绣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学习,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在活动中大胆展示与交流,这正是我们开设课程的初衷。”
从校园到社会的传承网络
广绣课程的影响力早已越过校园的围墙。2021年,学校“传承非遗文化 绣出美好童年”案例在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精品案例奖,“阵地建设+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创新”的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作为广东省少儿广绣创作与实践基地,学校还承担起区域辐射责任。2023年6月,顺德区“校园非遗课”广绣培训班在学校开班,来自全区近20名教师接受了广绣专家的集中培训。这种“培养种子教师”的模式,让广绣传承从单一学校走向区域推广,促进了非遗文化在更多校园的落地。
在社会层面,学校的广绣实践唤醒了更多人对传统技艺的关注。在一次文化展演中,一位从小学习广绣的老奶奶主动找到学校,希望成为义工传授技艺,她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年轻时家家户户都以广绣谋生,现在这门手艺很少有人会了,我想让更多孩子传承下去。”这种民间力量的自发加入,让广绣传承形成了“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
“集万缕兮积千针,勒十指兮虔一心。”白居易曾以此诗赞颂刺绣匠人的精神。而今,学校将这种精神内化,与学生成长紧密相连,帮助学生用慧指编织童年,用绣线串联梦想,也让广绣这门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