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发现课堂改革样本·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
“重学”是旨向 “育能”是目的
李玉玺

    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正围绕“半”字组词。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表示时间的“半”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踊跃回答:“半天”“半月”“半年”“半小时”“半夜”等;接着,教师拓展思维导图分支,引导学生思考表示距离的“半”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学生回应:“半路”“半道”“半程”等;随后,教师进一步延伸,如果表示数量时可以怎么组词,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发,给出“半个”“半根”“半包”“半颗”“大半只” 等词语。从这一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教师运用的思维导图绝非仅仅扩充了学生的词语储备,更为关键的是,向学生传授了思维分类的方法,助力学生在词语分类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语境下字词的含义。

    建校时间不长的清风小学正通过独创的“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回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的素养导向和学科实践的要求。清风小学把课程方案描绘的课堂教学改革蓝图转化为学校课堂教学落地实践的施工图,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闭环:目标导学—策略助学—评价察学—反思补学—拓展延学。

    “重学育能”的课堂建模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团队的指导下,清风小学努力回答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校本化的问题。学校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重学育能”的理念。“重学”具体体现为:着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侧重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科实践效果。“育能”则体现为:培育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迁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学”是旨向,“育能”是目的。基于这样的认知,清风小学建构了“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该课堂目标落实“育人”,过程凸显“重学”,结果指向“育能”,由“目标导学—策略助学—评价察学—反思补学—拓展延学”五步进阶构成闭环学习链。目标导学借助预学单落实,预学单聚焦问题,课堂起步于问题导引;策略助学、评价察学和反思补学则借助助学单完成,助学单在课堂教学中承担了重要责任,起到了深度学习导引的作用;延学单则承担了问题解决导引的功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完成核心素养的提升。

    预学单、助学单和延学单构成的“三学单”,在课堂中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导引、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这样的课堂实现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发深度学习发生,使高阶思维培养得以落地。

    五个教学操作要点

    要点一:目标导学。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要设计阶梯上升的学习活动链,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的学习历程既要通过阶梯性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发展,又要保障所有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而设计。学习进阶活动链的编制有效解决了教师多从“多、快、好、省”效率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而较少从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生本视角进行“学习设计”的问题,确保了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学习活动的进阶性既符合学生螺旋上升的学习规律,也实现了把学习引向深度的目的。

    要点二:策略助学。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鼓励思辨质疑、激发思维碰撞,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应依“案”而学,借助学习支架进行循序渐进的深度学习。教师的助学要发生在学困生需要助力之时。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研发了思维导图助学策略、图示助学策略、表格助学策略、资料助学策略等支架来助推学生学习。

    要点三: 评价察学。教师利用评价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做到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改进。教师也根据评价中学生所呈现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实现以评促学。评估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的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作品、成果进行等级评定,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工具。课堂学习嵌入过程性评价环节,不是为学习结果定性,而是为促进学习进行估量,达成“以评促学”的目的,追求“对学习的评价”转变为“为学习的评价”。而学习结果与评价量规之间的差距,就是学习需要再次发生的地方。

    要点四:反思补学。学习不仅重在实践经历,还在于实践后的总结反思。如果学习缺少了这样的环节,往往会出现在低层次盘旋的低效学习。为了能够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评价结果真正能够导学,必须给学生留下补学的可能性。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如果没有预留这样的机会,学生即便进行了学习反思,即便通过评价找到了学习存在的问题,学习也很难真实发生。

    要点五:拓展延学。拓展延学不能简单定义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更不能机械定义为课堂学习后的作业布置。延学的内容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定义为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寒号鸟》一课,在拓展延学中设计了“如果你遇到像寒号鸟这样的同学说‘周末时间有的是,先玩够了再写作业’,你会跟他说些什么”的问题。这样的拓展延学既是课文内容学习的拓展,也落实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堂五个实践表征

    表征一:整块学习时间。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以听代学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是通过自我建构达成,而是直接接收教师传授的信息。学习不是建构而是获取,这样的学习缺少了探究过程,指向的是学习结果的获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理解并不深刻,也是我们当下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改变的学习方式。素养导向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学科实践活动,落实学为中心,课堂上必然要有学生整块的学习时间作保障。

    表征二:运用学习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真实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学习任务的驱动,二是学习工具的支撑。教学中,教师通常不吝于布置各类学习任务,却常常忽视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或明晰学习路径,这就使学生的学习难以有效推进,甚至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工具的合理运用,已然成为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条件。

    表征三:面向全体。传统课堂学习模式常常呈现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问答,以此推进教学环节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少数学生实则代替了全班学生的思考过程,师生之间机械的一问一答推进了教学进程,却窄化了学生的参与广度,使课堂学习的指向聚焦于个别学生,背离了“面向全体”的初衷。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设计了以“三单”为核心的学习导引,其中借助助学单,每一名学生都被赋予平等参与学习的契机,课堂学习得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如此,学生凭借这一学习工具,还能将学习过程与成果实现可视化表达。

    表征四:穷尽思维可能。重学育能五步进阶课堂锚定一个目标——向着把学生教聪明的目标而努力。所谓 “聪明”,可具象化为思维所具备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若能为学生精心创设机会、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将思维潜能充分释放,穷尽一切可能,那么原本呈线性延展的学习思路便能拓展为错综复杂、交互关联的网状学习路径,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将借此得以提升。

    表征五:发挥评价导学。课堂借助评价察学聚焦对学生学习表现任务的评估,将关注点精准投射至学习过程,而非单纯着眼于知识掌握的结果,旨在达成“为学习而评价”的目标。这种评价理念跳出了传统评价仅聚焦知识记忆与再现的狭隘范畴,转而重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动态表现。它凭借其对学习过程的深度聚焦、正向激励的践行,为教育评价体系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清风小学的课堂从“教”的秀场已经转变为“学”的工坊,这样的实践为校本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脚手架,即以工具为杠杆撬动深度学习,用过程评价替代分数评判,在思维穷尽中培养创新基因,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也在课堂上得以落地。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