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共读一夏 遇见远方
本报编辑部

    每一本好书都是一座灯塔,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点燃。这个暑假,中国教师报的“暑期共读”活动如约而至。

    阅读从来无小事。202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言语中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202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要求强化阅读推广,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倡导校长、教师率先读书,通过阅读筑牢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根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读好书,好读书,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也是教育人共同的追求。

    今年“暑期共读”的十本书,是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回应时代命题的精心设计。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到人工智能应用,从儿童阅读到情绪管理,从数智教研到经典重读,我们力图以十本书为钥匙,打开教育变革的多元维度。

    在《教育家精神 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中,成尚荣以深邃的笔触叩问教育的本质,呼唤教师从“职业”走向“志业”;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与王玉玲的《遇见阅读障碍:教师和家长怎么做》,共同编织阅读教育的完整图景;而彭凯平的《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与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则提醒我们:教育是“心”的艺术……这些书,有的探讨前沿技术,有的回归教育原点,有的聚焦实践难题,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帮助教师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专业坐标。

    阅读好书,需要共读和领读。我们特别邀请了十本书的作者、译者、编者成尚荣、李树英、赵华等担任“领读专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教师担任“领读者”,他们有的用AI技术重构课堂,有的通过阅读疗愈“问题学生”,有的在乡村学校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他们的共读体悟,不再是抽象的感悟,而是带着泥土气息的生动实践。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暑期共读”尝试突破文本的边界。在技术赋能下,我们开通多场视频直播,让共读人、领读人和编辑、作者实时对话。从共读到共思再到共创,相信更多教师在“暑期共读”中,在与书本、与教育、与同行的对话中发现实践更多的可能性。

    “‘与你一起,读在暑假’,这八个字让我感觉浪漫与唯美,这个假期因为共读多了一份幸福与宁静。”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大同小学教师唐亚连在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时说,自己现在笑容更多了,学会了欣赏身边的人和事。

    “我相信,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一定有美好的回声,让普通的教师沐浴精神光照,心有梦想,眼神明亮。”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教师谢华在读完《教育家精神 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后表示。

    未来已来,面对技术狂飙带来的挑战,阅读恰恰是教师对抗焦虑、保持清醒的方式。

    让我们继续读起来,继续借由阅读这座桥梁,从书籍走向行动,从孤独走向共鸣,从“今夏”走向“远方”。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