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读者感悟
最美的遇见,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娜娜

    遇见,是一种缘分;遇见,是一种成长。

    我与《遇见阅读障碍——教师和家长怎么做》这本书,是在中国教师报发起的“与你一起,暑假共读”栏目中结缘的。这次共读之旅让我成长很多,内心充满着激动和感激。因为这次相遇,我收获了成长,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未来将会更有信心地踏上讲台面对我可爱的学生。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阅读障碍是一种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发展障碍。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心中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回想我的教学生涯,的确遇到了不少“特别”的学生,有的学生会写反个别汉字的左右部分,比如“游”,右半部分总是写成“攵”,当时我以为这是因为学生写的时候没有仔细看、练习不够,因此会让孩子多练习,甚至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可还是收效甚微。

    现在我才明白,阅读障碍并非端正态度、反复练习就能改变的,因为这不是习惯或态度问题,而是客观的生理问题。我后知后觉,原来当时自以为态度认真负责,实则踏入了认知误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有可能存在阅读障碍。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阅读障碍学生产生偏见,他们只是在阅读方面存在问题,智商并不低、理解能力并不差,有些阅读障碍学生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因此,我意识到要给予阅读障碍学生更多希望、更大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如果没有爱,生命就没有意义。爱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丰满、喜悦和不欠缺。”这是书中一个阅读障碍学生小庆的妈妈发自肺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正是爱让小庆从“留级生”逆袭成为名校教授。只有“爱”得正确,“爱”得恰如其分,对阅读障碍学生而言才会更加完整而有价值。学习了书中对于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指导方法,我也渐渐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更加懂得怎么去“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未来如果遇到阅读障碍学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打造和谐融洽团结的班级氛围。例如,利用班会时间在班级开展有关阅读障碍的科普活动,让其他学生了解这一情况,减少误解和歧视,形成互助的班级氛围。二是家校携手。我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告知孩子的在校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和训练。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师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要求。三是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发现学生的其他优点给予及时表扬,帮助其建立自信。

    语文教师面对全班学生不能笼统地作统一要求,而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我将采取以下做法。一是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感官结合的方法,降低纯文字阅读的难度。二是分类布置作业和任务。针对阅读障碍学生,设计难度较低的阅读任务,多给予鼓励保护其学习积极性。三是利用课后时间,一对一助力学生练习,探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最后我想说,加入本书的共读十分有幸,我不仅认识、了解到“阅读障碍”,共读过程中专家、教师分享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用爱心、耐心、决心走进阅读障碍学生,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能够跨越障碍,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期待更美好的遇见。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二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