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0日 星期三
“特岗计划”二十年书写乡村教育新史
本报记者 康 丽

    “老师,你终于来了。”20年过去了,青海省囊谦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王雪莲还记得自己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学校时,老校长说的第一句话。克服高原反应,熬过漫长苦寒,作为首批特岗教师的王雪莲就像一朵雪莲花,牢牢扎根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小学。

    “老师,你别走。”16年过去了,黑龙江省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教师袁艳敏还记得孩子和家长的那份挽留,这成为她选择特岗教师的最大动力,因为“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比啥都珍贵”。

    “未来,我想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一周时间过去了,虽然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但作为新教师的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民族初级中学特岗教师王文灿已经在忙乱中适应了,且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2006年5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20年来,从王雪莲到袁艳敏、王文灿,118万名特岗教师奔赴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坚守在3万余所农村学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在广袤田野点燃希望之光,用青春写下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春风越山来

    一项政策,改变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当时,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英语、科学及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新的补充机制亟待构建。”研究农村教育多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回忆起当年设立“特岗计划”的初衷。

    作为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特岗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的方式,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其中,特岗教师招聘由中央统筹、地方实施;特岗教师聘期3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对3年期满后留任的特岗教师,省级政府要落实工作岗位。

    初战告捷,2006年“特岗计划”一启动,就招聘特岗教师16325名,覆盖13个省份260个县区的2850所农村中小学。

    特岗教师的到来,创造了许多第一次。

    2007年,22岁的怒族小伙桑磊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捧当中心校担任特岗教师,成为全乡第一个念过大学的教师。

    费宝莉,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的鹤峰县燕子乡朝阳村朝阳小学任教,是学校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女教师。

    2008年,湖南安化籍毕业生刘习聪来到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新发民族小学担任特岗教师,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到新发布依族乡工作的外省人。而他和17名小伙伴的到来也成为学校建校5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教师补充,“布依族的乡亲们敲着鼓,唱着山歌欢迎我们的到来”。

    第一次有了音乐课,第一次有了科学实验课,第一次有了心理健康辅导,第一次有了健美操队……特岗教师的到来,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为乡村孩子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2009年初,国家决定扩大“特岗计划”的规模和实施范围,由原来的西部12个省区“两基”攻坚县扩大到中西部地区22个省区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到当年底,数据传来,首批招聘的特岗教师留任13407人,占服务期满教师的88.7%,其中广西、宁夏留任教师占服务期满在岗教师的99%以上,云南留任的占服务期满教师的97%,贵州占比96%。

    这给那些担心“特岗计划”是短期工程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特岗教师招聘规模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特岗计划”中央项目的规模在扩大,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地方“特岗计划”落地。郑新蓉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特岗计划政策研究”课题有关数据显示,2006—2019年,全国乡村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5%提高至49%,“特岗计划”对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特岗计划”集中补充了大量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乡村短缺学科教师,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因教师缺乏无法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的难题。

    “特岗教师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艰难历程中最特别的‘乡村教师’,他们的奉献和作为将为中国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乡村建设带来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是需要历史的大笔来书写的。”在对特岗教师进行长达10余年的跟踪调研后,郑新蓉动情地说。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最难的时候,也曾想过放弃。”作为山西省首批特岗教师,2009年9月被分配到临县曲峪镇中学的张杰回想起往事说。

    这样的念头,桑磊也曾经有过。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2011年,张杰和爱人、同为特岗教师的王秀秀一起来到临县林家坪中学。夫妻俩共同接手了一个初一班,张杰当班主任同时教政治课,王秀秀教英语课。开学那天,张杰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推开门后发现近一半座位都是空的。全班50多名学生只有30多名来报到,“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则还在观望”。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农村娃娃不上学。夫妻俩急了,决定去寻找学生。没有交通工具,找同事借辆摩托车;找不到路,让熟悉地形的老师画一张路线图。两个人背上干粮带上水,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家长的工作,一次不行两次,花了将近两周时间,成功劝回了所有孩子。

    从那次开始,风里来雨里去,夫妻俩每年都坚持走访班里每个学生家庭,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这样的家访,桑磊每年都在进行。近10年间,他翻山越岭累计走过几万里路,仅仅一个学生小建,前前后后进行了28次家访,来回400多公里。最后小建父母终于被打动了,让小建回到学校念书,再也没有辍过学。

    最近几年,随着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情况已经销声匿迹,但2015届特岗教师王昕欣依然没有停止家访的脚步,回到家乡黑龙江省汤原县,他通过家访走遍了学校周边的大街小巷,与学生一同了解家乡,把53个村庄走成“红色地图”,让最北端的学生也能“心向党中央”。

    “作为一名从广西边境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教育对边境山区的意义。真正走进乡村学校我才懂得,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陪伴、是守护、是点燃。这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课本,还有爱和关注。”2020届特岗教师、广西凭祥市凭祥镇中心小学教师李斯婷说。

    对此,2013届特岗教师、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中心小学校教师杨渊深有感触,看到以前闷不吭声的孩子,现在也举着奖状哈哈大笑,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今年是我成为特岗教师的第12年,先后在5个乡村学校工作,孩子们温暖我、感动我,我陪伴着他们收获着快乐,也带给孩子们快乐”。

    “当初考取特岗教师,正是因为见过乡村孩子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我真切地感受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特岗计划’来到乡村,乡村教育的面貌正在被这项政策改变,乡村孩子也因此有了更多向上生长的可能。”2017届特岗教师、现为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五所村小走教教师的董胜楠由衷地说。

    因为有了特岗教师,这种可能性正在变成越来越多的现实。

    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学校,2016届特岗教师李平组建了“村里的孩儿”音乐班,他从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里挤出钱购置二手乐器,带着孩子改编了《半生雪》等30多首歌曲,迅速火遍全国,播放量达千万。在李平的带领下,乡村孩子第一次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节目并夺得周冠军。

    “当他们用清澈的嗓音歌唱时,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了乡村孩子骨子里的光芒——原来只要给机会,他们完全能站上更大的舞台。”现在,李平发起的“蒲公英计划”已在安达市多所小学落地,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的火种,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乡村学生因特岗教师的到来,兴趣被激发,理想被点亮,变得自信爱笑了。而特岗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价值也得到了彰显。”2013届特岗教师、任教于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乐坪小学的葛李建笑着说,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三年之期”变一生之约

    走进湖北省房县门古寺镇河兴小学的那一刻,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的“萌新”特岗教师肖慧对乡村教育的所有顾虑都打消了。

    学校东南角的“百草园”,如今被改造成八卦形状的药材园,红粉玫瑰绕墙而生;“三味书屋”旁的少年宫,孩子捏出的乡土造型、3D打印创客室里摆放的小发明创意十足;农耕文化墙上的风车、蓑衣,成了农耕文明的活教材。

    “原来乡村教育从来不是‘将就’,反而能凭借独特的资源做得这么扎实鲜活。”那时,肖慧无比感谢前辈的用心和智慧。

    特岗教师的专业提升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关心的大事。

    2010年起“国培计划”启动实施,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包括特岗教师在内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7届“青椒计划”公益性培训连续开展,累计培训全国27个省份798个区县近16万名特岗教师。

    从2018年起,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每届选定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给予资助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支持,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更多的乡村教师被看见。特岗教师黄春立、李平是其中的一员。

    国家在行动,地方有呼应。

    在湖北,有一所特别的“星辰学校”,每年暑假专门开展培训,在特岗教师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项培训已开展20年,不仅对湖北新上岗的特岗教师开展岗前培训,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特岗教师进行在岗培训。

    “每一个舞台都是人生领奖台”“稻草奥运会”“3X发现·实现·呈现创课”等一系列课程活动,不断强化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团队凝聚力、实践契合度。

    “星辰学校‘人人是自己的主角’的理念,让我重构了课堂。”来自河北省怀安县太平庄中心学校的特岗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杨晓帅说,培训极大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十年青春,百年梦想”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来自河南省封丘县大辛庄小学的特岗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任明杰说:“这种培训注重启迪思维,促使我不断提升发现力、实现力、呈现力。”

    “点亮一名教师,就能点亮一群孩子。”培训负责人、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赵耿介绍说,今年湖北省被纳入教育部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省份,“星辰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为特岗教师培养培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真切感受到国家政策对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支持保障,我更加有信心留在乡村开展教育工作。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现在的一群人,我们让‘长期扎根’从‘理想’变成了‘可行’。”2018届特岗教师、现任教于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的庞晓晓说。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特岗教师的发展势头和成长速度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2年,特岗教师刘秀祥回到家乡贵州省望谟县任教,在学校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为贫困学生牵线解决助学金1300多万元,惠及学生4200余人,收获了党的二十大代表、2020年“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

    2012届特岗教师王祥如,在山西省临县刘家会镇白家坂寄宿制小学任教,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13届特岗教师杨瑞将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重新注入生机,将全校7名学生送入高中读书,获得“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4届特岗教师任明杰来到学校后,将一个濒临合并的教学点变为完小。随后他成为最年轻的河南省“最美教师”,还创建了省名班主任工作室。

    2017届特岗教师邹明月以面试和综合成绩双第一的表现考入江西省新干县沂江乡中心小学。6年里,她从“教学小白”成长为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家”。

    2020届特岗教师李国兰,作为宁夏“特岗计划”的受益者重返母校海原县贾塘乡中心小学,从青涩的毕业生成长为千余名孩子的大队辅导员。

    二十载春秋,特岗教师从“新鲜血液”成长为“中流砥柱”。他们中有的成为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有的成为名校长、名教师,辐射引领更多的教师走向卓越,有的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接受国家授予的最高荣誉和表彰。

    到乡村去,建功立业,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为了让特岗教师被更多的人看见,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组织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他们的故事激荡起阵阵涟漪,感动着千万个有志于奔赴乡村的年轻人。

    在2009届特岗教师、河北省威县常庄学区教师李亚波看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送走多少学生”,还在于“留下多少影响”。当孩子们带着学会的善良、坚韧、担当走向世界,那才是教育最珍贵的“果实”。

    现在,这份“果实”沉甸、厚重。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荆楚优师计划’,也想像余妈一样到乡村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湖北大学“荆楚优师计划”大二学生张莉莉说。她口中的余妈就是特岗教师、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中学教师余星月。

    “‘特岗计划’绝非简单的就业渠道,它更是一项播种希望、功在千秋的战略工程,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2012届特岗教师、现任教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中心小学的李军鹏说。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改革,推动‘特岗计划’升级,以前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均衡的问题,现在要关注质量问题,促进量质齐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二十载春风化雨,百万特岗教师用青春与热血,把爱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最需要的角落。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民族的明天。未来,他们仍将扎根乡土、仰望星空,与乡村孩子一起奔赴更加辽阔的天地。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