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新观察
放好春秋假 社会要“配套”
本报记者 万景达

    “开学两个多月了,现在还是有点小压力,休息一下我能更好地投入下阶段学习。”秋高气爽,浙江省常山县天马第一中心小学学生詹晗玥兴奋地告诉教师陈宝国,她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秋假。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副校长冯菊迪期待即将到来的假期成为一场“行走的课堂”……距离浙江省杭州市在每年4月底实施中小学春假试点21年后,浙江“官宣”全省实施春秋假,近期全国多地也密集发文推行春秋假。

    春秋假来了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这并非新鲜事,20世纪的农村中小学就有“农忙假”。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蔡连玉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学校也有类似的学制,如澳大利亚学生上12周左右的课就会放一到两周的假。

    春秋假突然成为热点,与日前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该文件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实施多年后,春秋假已经获得杭州基础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李启林告诉记者,春秋假已经在该校探索实施了超过20年,在他看来,放假并不全是为了拉动内需,更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生放松身心、增长见识,获得与学校教育不同的人生体验”。

    “学生在学期后半段很容易陷入身心疲惫的‘高原期’。”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校长叶青认为,在学期中段插入3—5天的假期能有效切断学生疲劳感的累积,帮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后半学期的学习。“学习不应局限于校园,社会同样是重要的课堂。”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江抒怡表示,春秋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课堂难以替代的。从出行方面考虑,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傅世玉认为,春秋假时间与“五一”“十一”长假错峰,“家长带娃出行更有性价比”。

    经历多年试点,湖北恩施于8月“官宣”全州推行春秋假。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民族小学副校长陈春花表示,学校春假一般在清明节前开始,时间约一周,“我们学校很多学生家里种茶树,学生可以趁放假帮父母抢收茶叶,既参加劳动实践,也有成就感。”

    后顾之忧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李斌表示,浙江省春秋假推行遵循“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原则,不搞“一刀切”。

    “应该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可以将放假权力下放到学校层面。而李启林注意到杭州等地已经出现春秋假期间机票大涨、交通拥堵等情况,“这与区域集中放假有一定关系。”他建议以区县为主,进行个性化的分段放假安排。

    在出台春秋假的文件之前,许多学校都以研学的形式在春秋季的上学日组织学生活动。在蔡连玉看来,以政策文本的方式规定春秋假是一种价值引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相较于师生研学,春秋假也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行。”注意到当地文件中有“方便家庭出行”的表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教师舒仁彪说。

    事实上,学校、学生普遍表示支持放假,问题的症结往往落到家长身上。家长工作时间与假期冲突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有家长投诉或抵制假期。

    作为回应,杭州于今年首次推出春假托管服务,倡导学校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通常来说学校会提供3种方案供家长选择,即学校统一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家长和学生自主安排和学校提供托管。

    “亲近自然、了解社会也是很好的学习形式,缺少真实体验的认知结构是空虚的。”储朝晖认为,部分家长需要转变对学习的认知。

    宽松的政策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空间,也带来了困惑和顾虑。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发文之后学校应者寥寥,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即便在经验相对成熟的杭州,一位校长也表示,假期社会资源配置难、学生专业指导需求大、出行安全保障压力重、家校协同要求高等问题时常让他感到焦虑。

    关键是做好配套服务

    不留书面作业、不补课……各地春秋假政策普遍贯彻了“双减”精神,课堂之外,学校也有可为之处。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构建了“智力运动+深度农耕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假期活动架构,将古诗文、农耕研学、中秋非遗文化等模块课程化;而绍兴市上虞区滨江小学为孩子设计了一份为期五天、分学段实施的菜单式活动建议方案,鼓励他们到家乡的名胜古迹、高新企业、文化机构等进行项目式调研学习。

    伴随着全国多所学校迎来首个秋季,安徽黄山、浙江天台山等多个景点推出免费政策。这与蔡连玉的看法不谋而合:实施春秋假是大势所趋,但政策的配套要进一步完善,不能“只请客,不买单”;推行春秋假也并非教育系统一家的事情,还需要多方协同配合。

    傅世玉建议建立教育、人社、财政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如保障职工春秋假期间休假,为家长提供更多支持。蔡连玉建议,“让家长可以机动选择自己每年的放假时间,与春秋假政策配套。”

    为了让孩子放假有地方可去,扩展社会资源是不少学校的诉求。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就与博物馆、图书馆、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拓展了教育空间,丰富了教育内容。”

    针对托管问题,江抒怡呼吁:“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把社区作为春秋假托管工作的主体。”李启林也建议,社区、文旅场馆、党群服务中心等可以推出适合学生春秋假开展的体验活动,让不愿意长途出游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好的体验。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