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区域新力量
精准发力练就笔上功夫
——浙江省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5年探索
李文娴 潘 登 黄小月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的书法素养是推动书法教育落地、传承文化根脉的关键。自2020年起,浙江省金华市以“以墨为媒、以字育人”为理念,启动了“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通过5年探索构建起“多方协同、精准施教、文化浸润、长效保障”的书法师训体系,既破解了“教师书法基础薄弱、培训形式单一”的痛点,又构建了“以师带生、以文化人”的育人链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书法师训“金华方案”。

    构建“三级保障”体系,破解师训落地难题。书法师训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单靠某一部门难以持续推进。金华市通过“市级统筹、县级落实、校级执行”的三级联动机制,打破了专业壁垒、部门壁垒和区域隔阂。

    市级统筹定方向。由金华教育学院、金华市文联、浙中书法院、金华市书法家协会四家单位联合成立“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提升工程指导小组”,将书法师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强化全市书法师训工作的整体统筹。为全面推进该工程,还组建了日常协调小组,细化课程研发、师资调配、成果展示等职责分工,确保政策有支持、推进有节奏。

    县级落实强覆盖。各县(市)区凝聚共识,结合实际推进书法师训落地生根。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等经济强市率先发文部署,实现城区学校广覆盖;武义县、兰溪市等县、市克服资源限制,采取“合并办班”“送教上门”模式,让山区教师也能参与培训;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则以“试点校”“辐射校”等方式,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校级执行重实效。学校通过“领导带头参训、建立练习制度”推动落地。学校领导带头提交书法作业,带动教师参与热情;设立“每日三笔练”制度,将书法练习融入教师日常。多所学校连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形成“主动参与、持续提升”的良好氛围。

    创新“分层多元”模式,明晰素养提升行动路径。一直以来,教师书法基础差异大、需求多元构成书法师训的难点。金华市通过“分层设计、多元融合”的培训体系,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量身定制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实践”“软笔+硬笔”“集中+线上”三维课程体系。理论课聚焦《书法概论》《书法鉴赏》等课程模块,由市级专家统一授课,帮助教师建立关于书法文化的基础认知;实践课则采取“一校一策”,农村校强化硬笔规范书写,城区校增设软笔创作,特色校开设“三笔融通”专项班。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性,涵盖《汉字规范书写技法》《汉字的结构与章法》等课程,让教师“学得会、用得上”。

    精准适配教学形式。在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金华市研制分层分类书法培训标准,依照教师成长阶段分层施教。对职初教师通过“笔画拆解、临帖示范”强化基本技能基础与规范;对有经验的教师以“作品点评、创作指导”助推书法水平跃升;对骨干教师侧重“风格提炼、教学转化”,培养其成为校内书法带头人。

    “全程陪伴”学习过程。书法素养的提升既需要系统的专题学习,更需要持续的日常浸润与实践研磨。因此,书法师训工程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一方面实施线下集中授课,解决“面对面指导”需求;另一方面依托微信班级群开展线上指导,实行“每周一课+每日练习+群内点评”,责任导师在班级群适时发布视频教程或推送学习资源,学员每日临帖打卡,导师及助教完成在线点评、作业批改、视频指导,充分运用技术工具和媒介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

    构建“以展促学”机制,深植优秀传统文化根脉。金华市通过“练、展、用”一体化设计,在笔墨浸润的体悟中厚植文化自信。

    以展促练。每期培训坚持“结业必展”,即每期培训结束后举办作品联展,5年来已连续举办10期书法作品联展。许多教师为了“作品能上墙”,主动加练、请教,形成“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

    以用促学。打通“教师素养—课堂教学—学生成长”的正向循环,将书法素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通过书法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社团活动等方式,推动培训成果落地。

    以文化人。将书法从“兴趣课”变成“文化课”,将教师的“字外功”转化为学生的“文化根”。依托师生书法作品打造校园文化长廊、墨香教室等,营造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

    组建“专业多元”团队,筑牢师训发展基石。优质师资是培训的核心竞争力。金华市整合全市书法界力量,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底蕴深厚、情怀炽热、覆盖广泛”的师资队伍,为培训注入持续动力。

    一方面搭建“阶梯式”多元师资矩阵。5年间,金华教育学院等四家单位联合组建了由167名责任导师和助教构成的教学梯队,形成“专业互补、层级分明”的师资矩阵。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的书法名家主动承担课程研发与理论授课职责,构成工程运行的核心支撑;高校书法专任教师等专业力量被纳入师资体系,形成教学实施的骨干依托;优秀参训教师等新生力量经选拔协助开展日常教学督导,搭建教学保障的“辅导网络”。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集体教研。金华市每年暑期组织责任导师、助教集中教研,打磨“书法教学十二法”等实操技巧。作为集体教研的代表性成果,团队打造的“短时间精准突破”教学范本和系列课程资源已在全市推广使用。

    如今,金华的墨香已从教师的笔端渗透至多元育人场景。未来,金华市将持续深化书法师训工程,完善培训标准、扩大覆盖范围、擦亮文化品牌,让更多教师“写好中国字、传承好中国文化”。

    (作者单位均系浙江省金华教育学院。本文系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委托课题“强国背景下的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T2024604)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