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黄浩) 11月2日至3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本次会议以“面向未来:智能时代初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处长赵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李奕在致辞中指出,智能时代需要重构教育生态,打破学段壁垒,推动小初高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他强调中考改革应注重“供给侧”创新,通过优化考试评价方式减轻学生焦虑,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宽松环境。

    吴一戎提出,当前人工智能依赖“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但与人类创造力仍有本质区别。他呼吁中小学教育厘清“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并强调“爱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基石。

    赵静表示,教育部将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优化教师培养体系、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等举措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她强调,当前需要规范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避免技术滥用,确保“智能向善”。

    褚宏启提出,“聪明的脑”与“温暖的心”是智能时代不可替代的核心素养。他认为当前教育过度强调“标准答案”,主张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保护学生好奇心、改革评价方式,打破“刷题式”教育窠臼,让课堂真正成为创新思维的孵化器。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6场平行论坛,围绕AI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驱动课堂教学变革、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等议题,多位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案例分享与研讨。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