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课堂改革策略与方法③
他们不只为分数而教研
本报记者 褚清源

    下午4点,山东省单县北辰实验学校的喧嚣随着下课铃散去,但教学楼里与学生讨论不同的另一种“讨论”才刚刚开始。同一学科的教师围坐在一起,面前放着刚上完的示范课教学设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没有寒暄与客套,教师的交流总是直指核心:“有一个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个知识点目标达成度可以进一步量化吗”。

    这是北辰实验学校最寻常不过的一个教研日。校长王关文曾长期在县教研室工作,在他看来,对一线教师最大的支持就是做好教研,教研不仅解决了教师具体的教学困惑,而且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10月24日至30日,持续一周的“星级教师示范课”与“新教师汇报课”举行。不同于过去公开课的单向展示,北辰实验学校在每节课后都设置了即时性的集体评课环节。各教研组迅速集结,分析每堂课的目标达成度、活动设计的逻辑性,以及那个经常被提及却不易把握的指标,即学生的真实参与度。评课现场,新老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共享的不仅是经验,更是一种直面问题的勇气。老教师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新的教学可能,新教师则在真实的反馈中快速成长,真正实现了“教有所得、研有所获”的良性循环。八年级数学教师王莉莉感慨:“在这里,被指出问题不会难堪,反而觉得庆幸,因为知道了前进的具体方向。”小学部校长臧玉香说:“我们的教师不仅是在互助中教研,更是在共同构建一种持续进步的教研文化。”

    北辰实验学校的公开课拒绝“表演课”。学校将这种模式概括为“以赛促学、以评促教”。但“赛”的目的不是分出高下,而是为了凝聚共识,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在一节优质课上,教师看到的是教学目标精准明确,教师语言干练,而学生则全程专注,或凝神思考,或踊跃举手,或热烈研讨。这种高效课堂的场景,正是他们致力将“示范课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教学常规”的成果。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成长。”王关文这句话,在北辰实验学校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教学日常的行动哲学。学校的根本战略被确立为“教研与科研兴校”。王关文认为,如果学校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教研则是这棵树的根系。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教科研中心。

    北辰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错,但是在王关文看来,分数有时是具有“欺骗性”的。

    “如果是通过争夺时间的题海战术赢得的分数,就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消耗,并且会导致另一种风险,那就是一门学科的分数上去了,其他学科就可能受到影响。”这一认知成了学校教研工作的价值基石,也坚定了北辰教师团队一个信念:不能只为提高分数而教研。

    备课教研时,教师不仅要备“怎么教”,而且要备“如何学”;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而且要关注“生命质量”。学校倡导教师在教研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科,还要进行跨学科教研;不仅要研究具体的知识点,还要研究如何增加学科魅力,更要研究教师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和自己教的学科。这背后是他们对教育本质更为深刻的思考。七年级语文教师曹田田执教完《紫藤萝瀑布》一课后,在说课中这样反思:尽管这节课在“美”的感知上效果还算可以,但在“生命感悟”的深度共鸣上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对紫藤萝象征意义的分析有时像是“贴标签”,未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与共鸣。

    北辰实验学校对教研工作有清晰的价值观,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学校坚持开展“基于事实、基于证据、基于细节”的教研,他们形成了“每日一研、每周一备、每月一讲、每年一赛”的教研节奏,并且每次教研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让教师的成长有迹可循。更为细腻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们在教研中凝练出精准聚焦“培优补差的颗粒度”的经验。关于“培优补差”,学校反其道而行之:给优秀生找弱势学科补,给学困生找优势学科补,并对个别特殊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这种“补差”更像是精准的“靶向治疗”。

    为了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能充分流动起来,学校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改进教研中“写”的不足。“写出来的课”比“说出来的课”更能成为教研中和教研后最具体、最鲜活的案例,也让同伴互助教研有了具体的依托。其实,写下来也是对深度教研的应答。学校还开设了“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那些能打破认知、真实的教育瞬间在分享会上得以传播。

    北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走出去汲取百家之长。学校先后从聊城东昌中学、即墨二十八中等名校汲取课改经验,他们没有简单照搬别人的模式,而是基于“以学定教、学练结合、以学评教”理念,在借鉴成功经验基础上提炼出“预学课、精讲课、提升课”三个课型,让学习目标层层递进,真正践行“以学为本”。

    王关文期待,通过强化教师的自我学习与管理,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双向赋能”。在北辰实验学校,记者看到了一个团队的教研觉醒。在这里,教研成了一种内生的力量,成了教师的一种期待。这力量如同树木深扎的根,沉默却支撑着学校这片森林的枝繁叶茂。这场发生在北辰校园里的“静默革命”,正悄然改变着课堂生态,也重塑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教师的成长。

    通过这样的深度教研,北辰实验学校试图证明“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土壤正是他们每天站立的课堂”。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