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的一天,我手持一纸调令,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吟诵着“泥道西风瘦马,教书人向天涯”改编的诗句,来到乡镇号称“新疆”的西侯兰学校任教,正式开启我的教育生涯。 在此之前,我做过买卖,挖过土方,当过矿工,干过建筑,但作为师范生,始终心有不甘。如今以教师而非实习生的身份登上讲台,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4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他们的目光中有好奇也有惊异,有喜悦也有怀疑,都在思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学习,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简短的发言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他们信任的目光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信心十足、热情高涨。 由于学校此前一段时间缺编,致使我所接班级的课程进度缓慢,基础差、“欠账”多。我心急如焚,深硏教材,精讲细批,油印卷子,还常走村入户进行家访。不到半年我就对整个村子每个街巷了如指掌,掌握了许多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忘不了,家长把一杯热水递到我的面前,并说一声“林老师辛苦了”的那份真诚;忘不了,在与家长交谈时,目光中流露的那份期待;忘不了,我离开村子时,很多学生家长送出很远的那份热情…… 学校的环境好,教师间相处融洽。工作中,游生通、杨开一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我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游聚杰、李凤秀、闫文广等老师对我这位“小弟弟”也格外关照,平日里没少上他们的家打牙祭。那种亲如一家的情谊,那段诚挚朴实的日子,如今想来仍不胜感慨。 那时候,我常住校。一到晚上,只剩我一人陪伴着孤寂的月光,在梧桐树间漫步,走累了回宿舍看书,或听音乐、听评书……在那段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我读书刊、写日记,锻炼身体,想要从生命的底蕴中,释放出一种活力来。 与生相处中,我收获了无尽的快乐与幸福。班里许多学生都和我交了朋友,我的宿舍成了学生的活动中心。搞竞赛、迎元旦、庆六一、升旗仪式……学校一有活动,学生都愿意来我的宿舍商讨、排练。有一年冬至的中午,我正在做饭时,有人喊“老师”,我打开门,寒风携着一个瘦弱的身子进来——我的学生端着一碗饺子,“老师,刚出锅的,趁热吃吧。”当时,我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1999年元旦是我新婚大喜的日子,天气晴好,我永远忘不了学生为我在电视台点歌。老师们来了,村委会成员来了,不少家长也来了,都来为我祝贺。我倍感激动,幸福满满。 2001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通知要上调镇中学。当我走出校门时,不少乡亲来欢送,我不时地挥手,似乎在与一段岁月告别。然而,这段岁月却成了我记忆中的“珍宝”。 六载“戍边”,暑来寒往,其中往返多少里程,走访过多少家庭,早已记不清,但学生的笑容,乡亲们的热情,教师的真诚,至今记忆犹新。那段记忆是挥不去的,那份情感也是放不下的。 那段奋斗、自立的青春年华,给了我奋进的勇气,不断激励我向前走。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羊范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