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教师报》创刊,2005年我工作调动到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06年初出茅庐的我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了一段两三百字的小文章,由此结下了初识的缘分。此后,《中国教师报》成了我每期必读的报刊之一,它所提供的经验和做法都是我认真研读学习和模仿的好资料。 光阴如河静静流淌,眨眼时间到了2017年。三月三日天气新,河东语文多丽人,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召开古典诗词教学研讨会,我结识了来运城参会的一名《中国教师报》记者,与我对《中国教师报》的印象一样——风神飘逸、内涵隽永。大家说起“诗歌”、说起“涵咏”,我现场用河东语言吟诵了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引得众人大笑拍手——我想,大概从那时起,《中国教师报》开始关注我的吟诵教学了。 2019年前后,网络歌曲《生僻字》走红。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知道文字的读音,但是文字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又为什么会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学生依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给学生上了一节课“你好,中国字”,用“河东吟诵+说文解字”的方式让学生在记住文字读音的同时,深入了解文字的字形构造和其所表达的意义。许多学生感叹:“以前我们学习文言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么查课后注释,要么查字典词典,可是一到考试仍然‘犯蒙’;现在这种方法为我们扫清了学习生字生词的障碍,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了。” 后来,我把这节课的内容整理出来,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再后来,《中国教师报》的记者采访我,报道我的“本源语文”课程模式——2021年12月,“本源语文”课程模式被评为“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也许是看中了“本源语文”中的吟诵教学和说文解字教学,《中国教师报》邀请我开设“说文解字”专栏,至今已经详细解读了21个常见文言词语的字形构成、演变及其所表达的义项内容,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也经常见到一些教师在文章中引用。 回想这些年的成长历程,我觉得我与《中国教师报》一样,不论年龄大小、级别高低,都还是一个鲜衣怒马的美少年——我读到的《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或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活泼、好玩、有趣、有效。阅读《中国教师报》不必正襟危坐,可以大笑、可以拍手、可以沉思。《中国教师报》的文风和内容,在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青年变成一个小有声誉的语文教师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从最初的读报者,慢慢变成后来的用报者,再慢慢变成现在的经验分享者。 期待《中国教师报》能够初衷不变,在鲜衣怒马的少年路上光芒万丈。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