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课后,我拿起水杯,手机铃声响起——是《中国教师报》的邮件,我的稿件被采用了! 追溯时光,初为人师的那几年,对于如何更好地教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中国教师报》,从此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我的同事施老师总会第一时间将我喜欢读的《中国教师报》留下来,我在阅读抄写中理解教育之道。可以说,是《中国教师报》陪伴我走过那段惶恐和青涩的时期。 读报,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在报纸上看到一线教师如何用心教育每一名学生,如何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和教师的崇高。同时,报纸上还会刊登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这些都会引发我深入思考当下的教育问题。可以说,《中国教师报》就是我教育路上的一座灯塔。 《中国教师报》还是我人生路上的启明星。在读报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同事、家长沟通,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些经验和启示让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我也尝试着写些小随笔,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心得。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板块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解放,主体性更加凸显,我的课堂效益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我及时记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维度分析。在做班主任的日子里,我苦于如何寻找治班方略。后来,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刊登的一件件班级故事中突然开悟,班主任工作不就是在师生的成长故事中完成爱的教育吗?于是,我从一件件班级小事做起,与学生一起写班级日记,与学生一起经历三年一个轮回的酸甜苦辣。 一篇篇文章陆续在各级报刊发表,尤其是那些关于研学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文章,让我更加信心百倍地行走在实践教育的道路上。在甘肃省劳动教育三级培训活动中,我始终围绕“五育融合”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参训学员非常认可这一学习内容。后来,“木简使者”入选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扬黄河鼓韵”成为首批黄河流域精品研学课程,“‘五育融合’理念下‘创·兰州’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现在,每周一下午的组内教研时间,我都会向组内教师推荐《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每周三,我都会迫不及待地阅读电子版《中国教师报》;每周五收到报纸重读一遍后,我还会及时做剪报便于以后阅读。阅读《中国教师报》,总会给我亲切和温暖的感觉,如沐春风,如遇暖阳。其实,《中国教师报》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春风和暖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中国教师报》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我相信《中国教师报》一定会成为广大教师的家园和乐园。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