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编后

    课上完了,上课者和观课者往往会有视角的错位。这个时候,如果上课者借助课例说出“课理”,那么不同站位的思考就会产生交集和碰撞,深度教研就可能由此发生。

    任何一堂课都是上课者价值选择的结果。其实,课堂教学中“种瓜不一定得瓜”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课者想表达的与观课者观察、感知到的存在落差也在所难免。通过一堂课要传递什么、放大什么、弱化什么,想要传递的价值表达得是否充分,在说课中都有必要说一说。

    说课要说什么?本期策划中,作者孙海忠认为,说课就是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而作者郭跃辉提出的“复盘式说课”更体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是说课要做到“上挂”“下联”,“上挂”就是要把备课过程中教师查阅资料、形成设计思路的方法和过程呈现出来;“下联”就是要把课后的反思和改进行动说出来。这样的说课自然指向整个过程,可谓“说课新样态”。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