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的认识过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金钊在《现代教学》上撰文,“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从认识角度来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及学习本身的认识和反映过程。笔者认为,学会学习的认识过程主要是解决“能不能学”“会不会学”“学会什么”的问题,其中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般智力水平。它包括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这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智力基础,是对信息进行搜索、储存、加工、调控的基础。在智力水平中,思维能力占核心地位。二是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过程中有关听课、记笔记、查资料、预习、复习等学习方法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备因素。三是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它主要指学生认知发展所处的水平与学生的知识准备(即认知结构的合理性)两方面。四是元认知能力。它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认知,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通过预见、计划、核对、控制等过程调节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学习是可以习得的信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向东在《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学会学习的核心是一种“学习是可以习得的信念”。在这一学习历程中,学习者需要获得:他们更偏向于学什么以及他们的学习优势;他们可以怎样激发自己并有自我控制力去获得成功;他们应该去考虑水的摄取、营养、睡眠和积极的学习环境等;他们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策略,如改进记忆策略或理解复杂信息;他们应该养成一些习惯,比如反思自己的学习,改进自己。总体看来,欧盟的学会学习包含关于认知的知识(知道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自我调控机制(接下来计划做什么,检查策略,评价和修订策略)。这一界定意味着这些整合性的技能应该在多种情境中运用,这意味着学会学习的迁移性的本质。在上述界定中,第一句话是自我认知,第二句话是自我管理和控制,第三句话是有效资源利用或获取,第四句话是学习策略,第五句话是对认知活动本身的元认知(即自我反省)。概括而言,学会学习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活动本身(认知与对认知活动的元认知),自我管理与调控(也有元认知的成分),环境利用和创设。
与教科书来一场“角色扮演”
畅销书《妈!这是我的人生》作者王食欲在“外滩教育”上撰文,当我遇到一个高难知识点时,我习惯于对它进行历史溯源,找到它是由谁发现或提出的,然后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人,并按照Ta当年的思维逻辑将这个知识点推演一遍。我第一次学习圆周率的时候,就用过这样的方法。数学老师会让我们像2000多年前的数学家那样,在纸上先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直到最初的正方形变得像一个边缘略有坑洼的圆形。然后我们通过测量其直径和总边长,并观察二者之间的规律,推演出“π”的模糊数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就“扮演”了古代数学家。这让我们充满了参与感,极容易理解知识并且对此印象颇深。我很喜欢把“角色扮演”的方法用于英语学习。我不推崇死记硬背单词的中文含义,但很喜欢背诵含有该单词的例句。例句往往会给我提供一种场景和语境,让我对这个单词印象深刻。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把经常忘记的单词串联起来写一段虚构的英文对话,然后在脑海里扮演对话中的两个人,自言自语。
(伊哲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