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作业应该有多种类型,在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在不同学习时期,教师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才会更有针对性。 新课程要求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中考语文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和整合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以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为基本原则。可以有以下多种类型: 积累型作业。积累型作业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语言积累就是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美词佳句、优美诗文。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曾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多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因此,积累语言是产生灵感,实现语文创新的基础。 这种作业初一至初三都可设计,重点是初一、初二阶段。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根据不同学期、不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不同的内容。初一、初二偏重基础知识积累,初三偏重考点知识及答题技巧积累。 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结合校本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家乡民风民俗,探究传统习俗形成根源;也可以在假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就课本上学过的知识中疑惑部分深入探究,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效仿课本学写游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无字型作业。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和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可布置一定量的无字作业。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学期读几本书,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话剧等,教师多布置这种形式多样的作业,既受学生喜爱,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短作业交替布置。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作文、积累材料或练习题一般为“短作业”,而搜集、整理材料或探究型作业一般为“长作业”。例如讲文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整理词类活用时,一般给学生一个月时间,让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词类活用找出来,再分析其规律,以表格形式整理。学生每天只需要做几个词的整理,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通过整理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正确判断词类活用。 合作型作业。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设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例如班级手抄报、调查报告、学科学习方法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型作业。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学以致用的作业观,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