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
在乡村教书育人
我追求的幸福
徐丽华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5年来奖励乡村教师1500余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蓦然回首,我已在乡村从事教育11年。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我的脸上总是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因为我选择了热爱的事业。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民办高校担任学生辅导员,之后还做过英语翻译工作,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不过在2012年了解到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后,我决心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家人、朋友质疑我的决定,但我渴望在养育自己的这块红土地上播撒青春梦想,把自己的所学所见所闻带给像我一样的乡村孩子,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还记得刚回来的那一年,因为没有教学经验,我的课上得很不理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只要有空余时间就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听课,还专程到城区的黎灿学校拜师学习,每周风雨无阻。这样坚持了一学期,我养成了手写全英教案的习惯,课越上越顺,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

    学习的过程中,黎灿学校教师何雪梅对我影响很大。她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那种热爱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只要进入课堂,何老师脸上就挂着笑容,学生学得也很开心。在她身上,我学习到了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对教育要心怀热爱,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热爱学生,热爱家乡这片土地。

    回到学校,我根据学生情况将学习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遇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并写成文章在报刊发表,主持的多个课题也顺利结题。

    或许因为表现优异,我被提拔为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教好一个孩子、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是我的目标。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特别是在一所教师平均年龄50岁的乡村学校,想要改变老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很难的一件事。因此我以身作则,充分尊重每一位老教师,不懂的地方虚心向他们请教,而老教师在电脑、触控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使用方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也愿意主动找我帮忙,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当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学校行政事务繁重,但我始终在教学一线,承担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在师生需要时主动承担五年级课后服务和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我每天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的,不少老师问我“每天这么拼不累吗”,我微笑着回答:“我要做老师的表率,更何况我还年轻,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这一路走来,我坚持学习,不急不躁,让自己保持青春活力,始终坚持教育理想,用一颗真心守护每个生命。11年乡村教育生涯,我走上三尺讲台用真心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用真诚为人师表,虽忙碌、辛劳,但每天都能在活力四射的孩子身上感受生命的美好。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

    (作者系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中心小学教师,入选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