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对于校长而言,只有着眼于文化、课程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才能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积极探索校长领导力变革,从4个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提升优化。
文化引领力
文化引领力是治理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形成了以“火车头的精神,田家炳的情怀,传统文化精髓,核心素养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为主体的多元校园文化。
“火车头的精神”源于学校60年的铁路历史(学校原名为“吉林市铁路第一中学”),可以概括为敢为人先、勇争第一、引领带动、负重前行。
“田家炳的情怀”是对新时期田家炳先生捐资助教、博爱奉献、家国情怀的高度概括。
“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倡导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师生在家倡导家庭美德,在校倡导职业和学业道德,在社会上倡导社会公德。
“核心素养内涵”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学校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通过各个学科具体化,并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深化细化,落到实处。
“地域文化特色”与我们息息相关。吉林市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法之城、京剧故里、满族发祥地;有文庙博物馆、陨石博物馆、丰满水电博物馆等丰富的场馆资源;同时还是旅游之城……充分利用优质的地域资源才能更好地成就学校的文化。
为了能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增设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先后出版了《回眸田中》《情系田中》《逐梦田中》《基于校情的和谐教育实践研究》4本书,开设了文化讲坛,已进行10余次讲座,开展了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和寝室文化创建。
此外,学校还把校服打造成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选取了几个词语——读书是福、为善最乐、知行合一,分别以启功体印在夏秋冬校服上,并组织师生对其内涵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校服是一道流动的风景,举目可见的几个字时时提示学生要读书,要为善,要知行合一,进而成为能够与社会、自然、自己和谐相处的人。
课程领导力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田家炳高级中学尝试构建五育并举下课程融合育人模式,培养阳光、自信、好学、有才的“向阳好少年”。
比如,高一开展主题为劳动实践的研学活动,学生分别走进药王谷、神农研学基地、富饶农场,体验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亲自参与到春种、夏耘、秋收的劳作中,种玉米的班级把玉米分给全校师生,食堂师傅还将一部分煮熟后供大家品尝,种稻子的班级通过加工、压缩把大米做成砖形,并印上“状元米”“学子米”送给全校师生,种药材的班级把各种药材做成瓶装标本,贴上药名及功效,在走廊进行展览……师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甘。
高二开展主题为职业体验的研学实践活动,学生分别走进化工厂、钢铁厂,体验不同职业特点的同时参与工厂的劳动实践,为未来选择专业做多重准备。
学校还开展“生涯规划,梦想起航”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高一、高二学生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按照感兴趣的专业进行重组,走进吉林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和吉林化工学院等高校,高校按照专业接待学生,院系领导、资深教授详细介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科优势、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学校还邀请在这些高校就读的校友接待师弟师妹,共同探讨专业内涵,交流生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既增进了情感,也提升了活动的实效性。
管理决策力
决策是校长一项兼具重要性、经常性和关键性的工作。校长应结合本校办学实际,作出正确而适宜的决策。
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多次在教师中开展“集智问卷”活动,在教职工代表中开展学校发展规划与章程制定的调研活动,教师提出的建议和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比如,在集智问卷中,多位教师提到了健身运动的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馆,也没有空地再建。为满足教师的运动需求,学校决定将闲置的会议室改造成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整合资源后将部分房间改造成台球室、瑜伽室、音乐室和舞蹈室,又将废旧的餐厅改建成健身室,各种健身器材基本配齐。为方便教师使用,学校还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按摩椅、篮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器材,为全校教师购置座椅垫、腰靠和眼部按摩仪,教师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锻炼。
实践证明,集智促进了和谐,和谐产生了合力,合力促进了工作,反过来也提升了校长的决策力。
人文关怀力
学校注重保障师生心理平衡,构建情感氛围,开展人文活动,实现刚柔并济。
除了上述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学校还为教师创建了茶歇室、阅览室和心理疏导室,每年还组织师生体检,为困难师生提供捐助,赢得了广泛赞誉。
高中的寒暑假比小学放得晚、开得早,每到放假前一两周和开学前一两周,学校就会多出若干小朋友的身影,有时在走廊相遇,教师会满怀歉意地说:“校长,实在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在放假,让他(她)一个人在家实在不放心,只好带来了。”对此,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孩子带到学校,因为孩子的嬉闹和玩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也有人认为应该理解教师的不易。在全校大会上,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作为校长,说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因为我没考虑到这个问题;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管理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商讨后决定,由年级组负责把有需求的教师子女组织到一起,家长轮流辅导,可充分利用阅览室、茶歇室、图书室、心理室、录播室、健身室等功能室,让孩子们写作业、读书看报、玩游戏等,各功能室负责人要热情接待。此外,食堂午餐向这些孩子免费提供。
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此事的高度认可,带孩子来学校的教师更是纷纷表示,他们的后顾之忧解除了,也愿意在学校承担更多工作。
类似事情的处理展现了管理的人文性,让管理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良好发展。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原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