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新论

    大概念教学评价的方法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张紫屏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撰文,大概念教学评价是判断学生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它以表现性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过程和产品作出解释而判断。教师设计大概念教学评价的方法论要素包括:确定理解表现,即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运用于各种新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体现在我国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各种学科实践,如语文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数学中的“量化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设计表现性任务,例如,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面积单元”可提出这一大概念:“面积是关于物体大小的属性,这一属性可借助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为帮助学生形成这一大概念,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设计这样的表现性任务:学校教学楼和食堂是两幢相邻但却独立的建筑,为避免下雨天学生、老师淋雨和滑跤,学校打算在两幢楼之间建立连廊,请运用面积观念和相关知识技能设计连廊地砖铺设方案,并向全校师生作出推介;研制评价标准与量规,可借鉴的一个评价模型是“SOLO”,即“可观察学习结果的结构”,该结构由四个等级构成:当学生对大概念或主题产生“一个观点”时,是“单点结构”;当学生产生多个观点而并未在观点之间建立联系时,是“多点结构”;当学生在不同观点之间建立联系时,是“关联结构”;当学生能将自己的观点迁移、应用于新情境时,是“拓展抽象结构”。其中,“单点结构”与“多点结构”构成“浅层理解”,“关联结构”与“拓展抽象结构”构成“深层理解”。简言之,大概念教学评价的设计过程即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智慧行动。

    大观念的本质是什么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郭晓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松林在《全球教育展望》上撰文,大观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大致形成了五种基本观点。一是概念关系说。这种观点从认识对象的角度认为,大观念的认识对象是在事实材料基础上概括出的事实与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大观念是对关系进行本质性认识后形成的观点。二是认知结构枢纽说。这种观点从认识过程的角度认为,大观念是学生认知结构中重要的联结点,是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够为认识新知提供“概念锚点”。它犹如一个认知文件夹,能将无限数量的信息归档其中。三是概念性理解说。这种观点从认识结果的角度认为,大观念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实、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认识后形成的概念性理解,这种理解能长久保持,可以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四是核心知识说。这种观点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认为,大观念居于一定范围学习内容的中心,是对学习内容核心思想的陈述,反映了学习内容的本质。五是意义体说。这种观点从意义的角度认为,大观念是意义体,是兼具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意义的观念,其背后潜藏着一个丰富的意义世界。由此可见,大观念是对事实与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本质关系形成的整体认识,是意涵丰富的观念。从课程知识的角度来看,它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抽象概括后形成的核心知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具有整合、概括功能的认知工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对一定范围内事实、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概念性理解。

    (伊哲 辑)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