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人生边上
踏春山 访春茶
徐 升

    雨生百谷,亦润春茶。春日尾声的雨水明净而温柔,催得茶树纷纷舒展身姿。骤雨初歇的午后,趁着春天尚未迈出离别的脚步,我与友人乘兴相约,踏春山、访春茶。

    春游梅家坞,颇有寻访桃花源的意趣。向着西湖西南方向的群山出发,穿过长长的雪峰梅灵隧道后,原本黑暗中前方的一点微光倏而化作明朗清新的绿意扑面而来。两旁春山夹路,漫山茶树含烟生翠。春天好似匠心独运的画师,蘸雨露作墨、铺茶山为纸,笔锋落处,点染出层层浓淡有致的碧绿色泽,绘就一派隽永灵动的山水景致。

    顺着大路前行数里,眼前又是另一番天地。深入丘陵腹地,青瓦白墙的古朴小村安坐其间,清溪潺湲,傍村而流。梅家坞以龙井茶闻名,临村三面皆是茶山。茶山梯田上,数百垄老茶树趁着雨水丰盈、春阳和煦,热烈而恣意地生长着。嫩芽舒张后,表面那层白霜似的绒毛悄然褪去,凝出一汪碧青的光泽。雨后新晴,茶山沃土犹自湿润,春日暖阳的热力蒸腾出一团团乳白色的烟气,氤氲在茶园上空,更添朦胧幽韵。斜风细细,无力拂散山岚,却远远送来了雨后泥土和草木特有的清冽气息。茶香清芬萦绕其中,引得行路人为之倾倒,步伐也愈发轻快。

    人渴思茶。走得累了,村路旁随处可见茶肆,随意拣一家坐下,饮茶、歇脚。店家是位60来岁的阿婆,烧水冲茶,端上茶点,手下生风,一气呵成。品龙井宜用玻璃杯——注入滚水后,隔着透明的杯身看茶叶如何随水流聚散浮沉。待茶稍凉,小口啜饮热烫烫的茶水,龙井特有的豆香和花香便层次分明地浮现在舌尖,漾出鲜甜回甘。龙井茶第一道浓郁,第二道鲜爽,第三道清和,尝过一轮茶的诸般滋味后,顿觉周身遍生清风,茶山春色已然沁入心田。

    闲坐吃茶,春日午后的时光惬意且绵长。攀谈间,我们得知本地茶农在种茶、制茶之余,往往还借着自住的村屋开设茶馆或农家乐,将茶韵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阿婆引着我们到屋后看一看正在“摊青”的茶叶,新茶采摘后,要在竹匾中摊晾,待水分微微收干后方能炒制。龙井茶的曼妙滋味离不开炒茶手艺,其中玄妙唯有久经岁月方能沉淀。话至此间,阿婆的一口吴侬软语也带了几分骄傲的硬气,她直言自己已有40余年的炒茶经验,如今经营茶肆不仅为补贴家用,更为不辜负青年时期历练至今的手艺。我能想象到,年年春回,她去赴这一场与春茶的约会时,该是如何游刃有余、陶醉自如。

    阿婆笑着打趣说我们来迟了,没赶上清明前新茶开采的热闹。龙井素有明前茶和雨前茶之分,明前茶以稀为贵,历来受文人雅士热捧;相比之下,雨前茶产量丰沛、质朴无华,更近烟火人间。以隐逸著称的北宋诗人林逋,在生活中也有相当接地气的一面,他的笔下道尽了雨前龙井之妙。“白云峰下两枪新”,雨前茶形态多为一芽一叶的“旗枪”或一芽两叶的“雀舌”,焙火炒制后不改纤细颀长的模样;“腻绿长鲜谷雨春”,较之明前龙井的清淡平和,雨前龙井滋味更为醇厚绵长,苦涩或回甘都尤其浓烈。待到将来夏日渐近,暑气方浓,泡一杯当年新制的雨前龙井,便足以涤荡身心烦闷,也难怪林逋以“静试恰如湖上雪”来形容它的甘洌清新。

    日薄西山,我们离开梅家坞时,但见粉紫色的天光下烟霞迷离,群山深青一片,远树在暮色中模糊了轮廓。春到深处更欲惜,趁着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尚未远去,踏春山、访春茶,品味的不仅是茶香,也是一缕自然与文化和谐相融的清韵。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