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即将归去,夏天正阔步走来。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增加,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急需雨水的润泽。《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之际,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天地间的草木正吸吮着自然的滋养,铆足了劲儿拔节生长。对于以农耕为生的中国古人来说,在谷雨之际,心中仿佛与田间的稻谷喜遇春雨一样愉悦欢快。 从汉字形体的构成上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谷雨”节气的认识。从字义上讲,“谷”字有“山谷”和“谷物”两层含义,两者也分别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字。 山谷的“谷”,甲骨文中,上部两个“八”字重叠,下面是一个“口”。两个重叠的“八”字像水流的形状,山谷内少水或无水,故将“水”字中间的一长画省略,保留两旁四小画表示小溪流;“口”表示谷口。“谷”也被引申为困境的意思,《诗经·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这里的“谷”就是用“山谷、深坑”之义来比喻困境、穷境。 谷物的“谷”本作“穀”,是形声字,从禾、殳声。从禾,表示与粮食作物有关;“殳”即壳,表示音读,也表示谷类植物所结穗实上的谷粒有壳甲的意思。“穀”字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后来引申出“生长、养育、进食、俸禄”等多重含义。所以,“谷”字的本义是山涧的流水以及与之类似的山间凹陷地貌,“穀”字指的是庄稼、粮食以及引申出的其他含义。现代汉语中“稻谷、五谷”的本字都应该是“穀”,只是简化后统一写作“谷”。 雨,《说文解字》说:“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间也。凡雨之属皆从雨。”作为一个象形字,古文字“雨”的横画象征着天,竖画象征着雨滴,本义是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滴。用“雨”作部首的字多与下雨或天空有关,如“雪”“零”“霄”等。“雨”还可以被用来指代朋友,如杜甫《秋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此外,“雨”也被引申为教导之言、离散、密集、一足鸟等多种含义;若是作为动词,则有降雨、润泽、灌溉、传播等诸多意义。 “谷雨”连言,正道出了暮春时节雨水滋润、稻谷茁壮生长的蓬勃气象。俗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之际寒冷天气基本结束,温暖湿润的天气滋养着草木的成长。先民以农事为主业,谷雨与农事的紧密关联使得人们格外看重这个节气。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等,都说明了谷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北方地区来说,谷雨时节也是越冬作物冬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和春播作物玉米、棉花的幼苗期,这些作物都需要充沛的雨水促进生长发育。 在民间,谷雨之时还有着摘谷雨茶、赏牡丹、走谷雨、谷雨贴、祭海、吃春等丰富习俗。谷雨茶又叫二春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袭人。“谷雨三朝看牡丹”,雍容华贵的牡丹在谷雨时节绚烂绽放,谷雨赏牡丹的习俗也已绵延千年。清代诗人顾禄就曾留下“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的诗句。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人们把春天采摘和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用“春”来指代香椿,可见人们对香椿的偏爱。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和人的伤害,农民要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所谓的“谷雨贴”,其实就是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寄托了人们查杀害虫、期盼丰收的心情。 清代诗人张茝贞在《春游》中写道:“村歌一片前山起,又是收茶谷雨时。”谷雨之际,天气温暖湿润,天地间草木蔓发、万物茁壮成长,到处洋溢着生命成长的欢欣和喜悦。这样美好的时节,也在呼唤着每一个扎根沉潜、汲取养分、拔节生长的人。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